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晡鼓的意思、晡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晡鼓的解释

晡时击鼓。指晡时。《陈书·儒林传·沉洙》:“《汉书·律历》, 何承天 、 祖冲之 、 暅之 父子《漏经》,并自关鼓至下鼓、自晡鼓至关鼓,皆十三刻,冬夏四时不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晡鼓是古代中国计时制度中的专有名词,由“晡”和“鼓”二字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晡”指申时,即每日15时至17时,属于十二时辰之一。《辞源》进一步说明,“鼓”在此处特指官府或军营中报时的鼓声,晡鼓即申时击鼓作为时间节点的信号。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如杜佑《通典》记载:“凡内外官吏,以晡鼓为退衙之候。”表明晡鼓具有规范公务时间的行政功能。宋代《东京梦华录》亦载“诸司每日申时鸣晡鼓”,印证了晡鼓在都城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从构词法分析,“晡”为时间限定词,“鼓”为动作核心词,二者组合形成偏正结构名词,特指特定时段的声音信号。这种命名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声纪时”的时间管理体系,与晨钟、暮鼓等同属声讯报时系统。

网络扩展解释

“晡鼓”是古代时间制度中的特定概念,需拆解为“晡”和“鼓”两部分理解:


  1. 指申时,即下午3点至5点。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晡时是白天的最后一个时段。


  2. 此处指报时信号。古代通过击鼓(或敲钟)划分时段,如“晨钟暮鼓”。根据《释名》记载,鼓声具有“廓也,张皮以冒之”的形制特征,且常用于时间提示。

晡鼓的完整含义
即晡时(申时)击鼓报时的信号,用于提醒人们当前时段。这种制度与“一鼓一更”的夜间报时方式类似,但晡鼓专指白天的申时信号。

注:晡鼓属于古代计时术语,现代已不常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诗词中。

别人正在浏览...

巴斗颁马辩章表里一致柴草禅庵齿次穿壁引光吹烟断盗恩霈風雷黻裘各尽所能,按劳分配革留宫钿公台归了包堆归袖圭璋特达锅铁脸过子蛊冶后师黄旗紫盖呼庚癸翦夺健忘皎澄教研室介士积重难返娟嬛壳壳灵囿离却流送论酬麻灰色没骨图南米内侍泼水难收请止琼林玉树三尺锋善幻神速神邃申严诗流随兕索居苔梅铜哾魏郑五白镶配小萝卜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