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规的意思、白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规的解释

旧时劣绅在完漕时向地方政府索取的类似回扣的陋规。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第三节:“他(皇帝)也要玩些欺骗手段,表示为民‘兴利除弊’,例如他指出:‘向来完漕绅富谓之大户,庶民谓之小户。以大户之短交,取偿于小户,因而刁劣绅衿挟制官吏,索取白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白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构词法和具体用法两个层面进行解释:

  1. 基本释义:

    • “白”:在汉语中,“白”作为形容词,最基本的意思是像霜或雪的颜色(与“黑”相对),如“白色”、“白雪”。它引申出多种含义,包括“清楚”、“明白”(如“真相大白”)、“徒然”、“没有效果”(如“白费力气”)、“无代价”、“无报偿”(如“白吃白喝”)等。
    • “规”:主要指“规则”、“规定”、“章程”、“准则”,即人们约定俗成或明文制定的行为标准或法度,如“法规”、“校规”、“常规”。
    • “白规”:结合“白”的“徒然”、“无效”义项和“规”的“规则”义项,“白规”通常指徒有形式、没有实际效力或不被遵守的规则、规定或章程。它强调这些规则虽然存在,但在实践中形同虚设,无法起到应有的约束或指导作用。
  2. 具体用法与语境:

    • 形容无效的规定: 指那些制定出来但无法执行、无人遵守或执行后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规定。例如:“公司制定了许多安全条例,但缺乏监督,最后都成了白规。”
    • 形容形式主义的制度: 指那些只注重表面形式,不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脱离实际的规章制度。例如:“这些繁琐的审批流程完全是白规,既耽误时间又解决不了问题。”
    • 略带贬义: 使用“白规”一词时,常带有批评、讽刺或无奈的语气,暗示规则制定或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
  3. 词性: “白规”是一个名词性短语。

  4. 结构分析: 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复合词。“白”作为修饰语(定语),修饰中心词“规”,表示“徒然的规则”。

  5. 近义词/相关概念:

    • 空文:指停留在纸面上、不付诸实行的法令、规章等。
    • 一纸空文:比喻写在纸上没有兑现或不能兑现的东西(多指条约、规定、计划等)。
    • 形同虚设:指形式上虽有,却不起作用。
    • 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6. 文化背景: “白规”现象反映了现实社会中规则制定与执行之间的脱节问题,是批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或制度失效时常用的词汇。

权威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白规”是一个历史术语,主要用于描述旧时中国社会中的一种陋规现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白规(拼音:bái guī)指旧时劣绅在完漕(完成漕粮征收)时,通过挟制官吏向地方政府索取的类似回扣的非法费用。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地方权势阶层对民众的变相剥削。


出处与背景

  1. 历史背景
    清代漕运制度下,地方绅衿(有特权的士绅)常以“大户”身份短交赋税,再通过向官吏施压,将差额转嫁给普通百姓(即“小户”),并从中索取“白规”作为回扣。

  2. 文献记载
    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清朝皇帝曾公开批评这种现象,称“刁劣绅衿挟制官吏,索取白规”,试图通过整顿漕运缓解民怨。


例句与用法


“白规”反映了旧社会权力阶层与官僚勾结的腐败现象,属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灰色收入形式。如需进一步了解漕运制度或相关历史事件,可参考《中国近代史》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不华樗朽词业带袵弹议到地等侪钓名低眉下首斗韵敦适反包围封妻荫子赙祭干翮糇食花菜几案才交货嚼牙龈解囊讦诉迳直纪念碑戄然郡将枯凋剌剌老公事乐圣理国明日黄花募缘疋半停分千牛仗迁情骐驎竭请会清浑皁白砌石秋黄壤陛耎轮三小子沙州深中隐厚涉疑疏间束伍令斯擡斯敬缩项琐卒调档条对铁甲兵轮通文达礼嵬丽污斥武关无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