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恰切应对。 汉 徐干 《中论·务本》:“夫详於小事而察於近物者,谓耳听乎丝竹歌謡之和,目视乎琱琢采色之章,口给乎辩慧切对之辞……体騖乎俯仰折旋之容。”
(2).指诗律上的平仄声调严格相对。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序》:“至如 曹 刘 诗多直语,少切对,或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驾终存。”
“切对”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恰切应对
指语言或行为精准、贴切地回应对方,强调应答的准确性和契合度。例如:
“他见过我哭花了脸的模样,却从来不曾因此取笑过我;他见过我披头散发的模样,却只是伸手帮我拭去眼泪。”()
此处的“切对”体现了情感上的恰当回应。
诗律中的平仄严格相对
特指古典诗词中平仄声调的工整对应。例如唐代殷璠在《河岳英灵集序》中提到:
“曹刘诗多直致,语少切对,或五字并侧(仄),或十字俱平。”()
这里批评曹植、刘桢的诗句平仄不够工整,强调声律需严格匹配。
如需进一步探讨诗词声律规则或具体用例,可参考古典诗论文献。
切对,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对别人的犯错进行制止或批评,以纠正错误。
切对的首部是刀字旁,它属于刀部,意义是与刀有关的物体。刀字旁在切对中是偏旁部首,起到了构造汉字的作用。
切对的总笔画数是11画。
切对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词汇,出现在《尔雅·释诂》中。繁体字“剋對”也可以用来表示切对。
在古代汉字中,切对的写法有所不同。在先秦时期的金文中,切对的形状是“㫃”,在楚石书中则写作“刄对”,都具有较为相似的形态。
1. 他经常切对我做出的错误决定,让我受益匪浅。
2. 我们应当积极切对身边人的过失,帮助他们变得更好。
切对的相关词汇有:切实、切身、对待。
切对的近义词包括批评、指责、改正。反义词则有纵容、宽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