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台宪的意思、台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台宪的解释

指御史台或御史台官员。《新唐书·王源中传》:“ 源中 上言:‘臺宪者,纪纲地,府县责成之所。’” 宋 林逋 《追和集贤李建中工部》:“贫典郡符资月给,老持臺宪减霜稜。”《金史·世宗纪上》:“上谓御史大夫 李石 曰:‘臺宪固在分别邪正,然内外百司岂谓无人。惟见卿等劾人之罪,不闻举善。自今宣令监察御史分路刺举善恶以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台宪"一词为古代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历史用法两个维度解析:

一、词源构成 "台"原指高而平的建筑,《说文解字》释为"观,四方而高者",后引申为中央官署名,如汉代御史府改称御史台。《辞源》记载自魏晋始,"台"渐成中央监察机构的代称。"宪"本义为法令,《尔雅》注"宪,法也",后特指御史职责,《后汉书》有"宪台"之称谓,代指御史官职。

二、历史语义流变

  1. 监察职能专称:唐宋时期多指御史台官员,《唐六典》载"台宪之官,职在纠察",特指行使监察权的御史群体。宋代朱熹《朱子语类》有"台谏当言事"的记载,印证其监察职能。
  2. 司法权象征:明代《大明会典》将"风宪衙门"与司法审判并提,此时"台宪"涵盖司法监察双重职能。《明史·职官志》载刑部与都察院并称"法司",其中都察院官员亦称台宪。
  3. 礼仪制度体现:《清会典》规定"台宪仪从"规格,反映其作为监察体系代表的礼仪地位,此时词义延伸至机构权威象征。

三、现代语义承袭 《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释义为"古代御史台的别称",现代主要用于历史文献研究及古代制度考据领域。中华书局《古代职官漫话》指出该词在当代的使用场景仅限于专业学术讨论,日常语言中已退出现代汉语常用词汇体系。

(说明:因该词属生僻历史词汇,权威词典释义较为简略,故未标注具体网络参考文献链接。建议查询《汉语大词典》实体书第7册第1273页,或《中国历史大辞典》制度史分册获取更完整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台宪”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历史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台宪”指代御史台或御史台的官员,属于古代监察体系中的核心机构或职位。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监督百官、弹劾不法行为,维护朝廷纲纪()。

二、词源解析

  1. “台”:即御史台,自秦汉以来为中央监察机构,唐代后职权进一步扩大。
  2. “宪”:本义为法令、法度,此处引申为监察执法的职能()。

三、历史用例

四、现代延伸

部分资料将“台宪”解释为“尊奉国家法律”(),但这一说法缺乏权威文献佐证,建议以历史原义为准。

参考资料

综合自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白鹿原白札子宝行补拟残亡村鸡错舛帝寝第一义谛都师端公戏杜口二人台藩墙发言权甘饵刚忍故宫贵籍扢揸花雕酒煇煌胡思乱量巾帨积愫寄味开画砍瓜切菜匮少兰炷捞什子练形溜门卖祸摹调拿斗蟠结片简辟除破崖绝角乾薪穷幽求过于供契约权捷趋伏任人摆布人豕撒然上墓申涤沈缗熟闲隤照污名闲毁销减霞舒下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