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躊躇滿志的神色。《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态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 明 李贽 《道教鈔小引》:“若一息不銘刻,則驕氣作,态色著,淫志生,禍至無日矣。”
"态色"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躊躇滿志、驕傲自得的神态表情,常含貶義。該詞由"态"(情态)和"色"(神色)組合而成,最早見于《史記》。
二、文獻溯源
三、現代用法
四、使用提示 該詞屬于書面用語,多用于批評或勸誡場合。如"談判中切忌顯露态色,要保持謙遜"等表達。
《态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一個人的态度和言行舉止的樣子或色彩。它描述了一個人外在的表現,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情緒、性格或外貌特征。
根據現代漢語拼音,《态色》的首字是心,尾字是色。
根據字形,它的拆分部首是心和色。
根據書寫筆畫,它一共有13個筆畫。
《态色》是一個現代漢字詞語,沒有特定的來源或典故。它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态度和外在表現。
在繁體字中,《态色》的寫法是態色。
古時候,有些漢字的形狀和寫法可能與現代不同,包括《态色》。
這裡是态色的古時候寫法:態色。
例句:他的态色十分淡定,看起來毫不在乎。
與《态色》相關的組詞有:态度、言行舉止、樣子等。
近義詞包括:神情、舉止、顔色等。
反義詞包括:态度、樣貌、外表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