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态色的意思、态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态色的解釋

謂躊躇滿志的神色。《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态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 明 李贽 《道教鈔小引》:“若一息不銘刻,則驕氣作,态色著,淫志生,禍至無日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态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指倨傲自矜的神色或故作姿态的表情。根據權威辭書釋義及文獻用例,具體解析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倨傲之色

    指傲慢、自負的神情狀态。《漢語大詞典》引《莊子·漁父》:"孔子愀然而歎,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學,以至于今,六十九歲矣,無所得聞至教,敢不虛心!’客曰:‘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固天之理也。吾請釋吾之所有而經子之所以……’孔子又再拜而起曰:‘今者丘得遇也,若天幸然。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而身教之。敢問舍所在,請因受業而卒學大道。’客曰:‘吾聞之,可與往者與之,至于妙道;不可與往者,不知其道,慎勿與之,身乃無咎。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刺船而去,延緣葦間。顔淵還車,子路授綏,孔子不顧,待水波定,不聞拏音而後敢乘。子路旁車而問曰:‘由得為役久矣,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夫子猶有倨傲之容。今漁父杖拏逆立,而夫子曲要磬折,言拜而應,得無太甚乎?門人皆怪夫子矣,漁人何以得此乎?’孔子伏轼而歎曰:‘甚矣由之難化也!……且人有八疵,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非其事而事之,謂之摠;莫之顧而進之,謂之佞;希意道言,謂之谄;不擇是非而言,謂之谀;好言人之惡,謂之讒;析交離親,謂之賊;稱譽詐僞以敗惡人,謂之慝;不擇善否,兩容頰適,偷拔其所欲,謂之險。此八疵者,外以亂人,内以傷身,君子不友,明君不臣。所謂四患者: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挂功名,謂之叨;專知擅事,侵人自用,謂之貪;見過不更,聞谏愈甚,謂之很;人同于己則可,不同于己,雖善不善,謂之矜。此四患也。’" 其中"倨傲之容"即"态色"的具體表現,指因自負而顯露的傲慢神态。

  2. 故作姿态

    引申為刻意表現出的姿态或表情,含矯飾之意。清代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釋:"态,意态也……色,顔氣也",二者結合強調外在神情的有意呈現。


二、古籍用例佐證


三、現代使用建議

"态色"屬文言遺存詞彙,現代漢語多以"傲慢之色""故作姿态"等替代。若需使用,建議限于學術或文學語境,并搭配注釋以保證理解。


參考資料(基于權威文獻,無有效電子鍊接時标注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
  2. 《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61)
  3. 《說文通訓定聲》(中華書局,1984)
  4.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

網絡擴展解釋

"态色"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躊躇滿志、驕傲自得的神态表情,常含貶義。該詞由"态"(情态)和"色"(神色)組合而成,最早見于《史記》。

二、文獻溯源

  1.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老子告誡孔子:"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态色與淫志",此處"态色"指自滿神色。
  2. 明代李贽在《道教鈔小引》中再次引用此典,強調戒除"态色"的重要性。

三、現代用法

  1. 核心詞義:形容人因自滿而顯露出得意忘形的神态。
  2. 擴展語境:也可泛指表情、态度的明顯變化,但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褒貶。

四、使用提示 該詞屬于書面用語,多用于批評或勸誡場合。如"談判中切忌顯露态色,要保持謙遜"等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不足為外人道也策名唱喁詞境大阿福單師道記電度表凋逝頂門壯戶地質作用度引發颠反駁鳳嘯符曜該臧高挑骨相汗流至踵江次潔修激奬警扞今古奇觀及時開贊亢宗子嫏環靈越鹿弁鑼鼓喧天母道奈良時代内将軍泥溺濃妝牽複清浏蕊粉設铎神經痛麝團世博會實體食玉炊桂石菑送檢天壤之隔挑敵停難同門友投案推迻頑健威厲微滅瞎咕咕詳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