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道听途说的意思、道听途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道听途说的解释

[hearsay;what is spoken and heard in the street;pick up what has been heard on the way] 路上听来的消息。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汉书·艺文志》

详细解释

同“道听涂说”。《平妖传》第九回:“虽然求法的念头甚诚,还在半信半疑,恐怕那僧伴所言,道听途説,未知是真是假。” 方之 《内奸》:“我要对党对同志负责,即使 严赤 、 杨曙 是内奸,我也该对他们负责,不能把道听途说都写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道听途说”是汉语常用成语,指未经核实、缺乏依据的传闻。该词最早可追溯至《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原指在道路上听闻后便随意传播的行为,现多用于批评传播不可靠信息的态度。

从现代语义学角度分析,该词包含三层内涵:

  1. 信息获取途径的非正式性:通过非官方渠道或偶然途径获得消息
  2. 传播行为的随意性:未对信息真实性进行验证即进行二次传播
  3. 认知价值的否定性:特指缺乏事实依据、不可采信的传言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的权威释义,该成语被定义为“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播,指没有根据的传闻”。中华书局《中华成语大辞典》进一步指出其隐含的批判性:“强调传播者缺乏求真务实的态度”。

该成语在语法应用中常作谓语、定语,现代使用场景多涉及媒体素养教育、信息甄别等领域。例如在新闻传播领域,常被用来警示从业者:“记者若依赖道听途说的线索进行报道,将严重损害新闻真实性”。

网络扩展解释

“道听途说”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未经核实、缺乏依据的传闻或信息。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用法与语境


成语出处

源自《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孔子借此批评不注重事实依据的行为,认为这是对道德的背离。


近义与反义


现实意义

现代信息社会中,“道听途说”现象常见于网络谣言、社交平台误传等场景。使用时需注意:

  1. 对未经验证的信息保持警惕;
  2. 传播前核实来源,避免成为谣言扩散者。

若需进一步了解成语典故或例句,可参考《汉语成语大辞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拜钱摆尾摇头颁锡变眩匾扎拆家精出版槌琢出人意表答答发送风火事改心割取圪塔孤兴黑漆燎光宏溥家间坚卧娇俏巾帤九宇俊赏空却空头宣敕口惛鲙残鱼馈贽乐学林霏开龙睛鱼龙夷陋丑漫壑鸣锣谬忒慕古内兄弟蹑足聘书牵凿弃薄漆简软玉温香入己山高水险商陆折秤蛇腹断寿毫説不到树叶掉下来怕打破头肆踞宿秉天网恢恢外制缊丽遐圻霞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