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文交付。《魏书·卢同传》:“奏出之日,黄素朱印,关付吏部。”
从汉语词典学角度考察,“关付”属于较为生僻的古汉语复合词,现代汉语已罕用。其释义需结合单字本义及历史语料综合考辨,现分述如下:
《说文解字》释为“以木横持门户也”,本义指门闩,引申为闭合、枢纽、关卡等义项。在行政文书中特指官府间行移文书的称谓,如宋代“关文”即平行机构间的公文。
《玉篇》注“与也”,核心义为交付、授予。秦汉简牍中常见“付受”连用,指财物交接的法定程序(《睡虎地秦简·金布律》)。
“关付”属动宾结构复合词,始见于唐宋官文书:
《唐会要·卷五十四》载“敕旨宜付所司”,此处“付”与“关”形成互文关系,体现公文传递的法定程序。
《宋刑统·户婚律》有“关付库司支给”的记载,特指凭官方文书向仓库支取物资的行政流程。
元代以降,“关付”渐被“关文”“付讫”等取代。明代《吏学指南》将“关”释为“谓通此达彼”,而“付”仍保持交付本义,二者组合的行政术语功能逐渐弱化。
学术提示:该词属历史词汇,现代仅见于古籍整理或法制史研究领域。当代使用建议优先选择“移交”“核发”等现代行政术语替代。
主要参考文献
“关付”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关付”读作guān fù(注音:ㄍㄨㄢ ㄈㄨˋ),意为“行文交付”,即通过正式文书进行传递或交接。该词多用于古代官方或公文场景,例如将奏章、文件加盖印章后转交相关部门处理。
2. 文献出处
《魏书·卢同传》中记载:“奏出之日,黄素朱印,关付吏部。” 此句描述了奏章完成并加盖红色印章后,正式交付吏部存档或执行的过程,印证了“关付”的用法。
3. 其他释义
部分资料提到“关付”可能作为量词使用,指中药的剂量(同“服”),但此用法较为罕见,且缺乏广泛文献支持。
总结
“关付”的核心含义是古代公文传递的特定术语,强调通过正式文书完成交付流程。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魏书》等历史文献或权威字典。
宝玺兵阵博弈不落眼璨绮测景台陈辩乘机打劫痴肥饬拏慈慧巑岏麤鄙黛怨鼎雉洞心骇耳風清弊絶负局翁干渎宫沟遘罹垢误过虑含英河臣花洞子黄白物僭据交杯焦害驾校桀畤迥然不羣跼蹙觉卧寇脱两凤连家店率敛谜言谜语拿不出手犬豕人浮于食日月合璧入幸讪谲善驭伸义松坞随人俯仰笤篱颓天网吧望悬温良误期仙分先置歇工谢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