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损瘠的意思、损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损瘠的解释

消瘦羸弱。亦指消瘦羸弱的人。《管子·八观》:“稼亡三之一,而非有故盖积也,则道有损瘠矣。” 尹知章 注:“道行之人,有毁损羸瘠者也。” 唐 苏颋 《处分朝集使敕》:“至使钱穀不入,杼轴其空,损瘠相仍,流庸莫返。” 宋 曾巩 《救灾议》:“古者二十七年耕,有九年之畜足,以备水旱之灾,然后谓之王政之成。 唐 水 汤 旱,而民无损瘠者,以是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损瘠”为汉语古语词汇,现多用于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语义演变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损:本义为“减少、耗减”。《说文解字》释“损,减也”,如《周易·损卦》云“损下益上,其道上行”,引申为损害、削弱。
  2. 瘠:指瘦弱、贫瘠。《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瘠则甚矣,而血气未动”,《玉篇》释“瘠,瘦也”,后亦指土地贫薄。

二、汉语大词典释义 “损瘠”指因疾病、饥饿或灾荒导致的身体极度消瘦或土地贫瘠。例如《汉书·食货志》描述灾年“民多饿死,或至损瘠”,《宋史·食货志》载“岁饥,民多损瘠流徙”,均强调因外界损害导致的衰弱状态。

三、古籍用例与语义延伸

  1. 身体衰弱:如《资治通鉴·唐纪》载“士卒损瘠,不可复战”,指士兵因困苦而体力不支。
  2. 土地贫瘠:清代方志《畿辅通志》称“连年旱蝗,田亩损瘠”,形容土地因灾害而失去肥力。

文献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损瘠”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具体如下:

一、指土地贫瘠或事物贫乏

由“损”(减少、削弱)和“瘠”(贫瘠、瘦弱)组合而成,形容土地贫瘠、无法产出丰富农作物,或比喻资源、事物贫乏、不富裕。
使用场景:多用于描述自然环境或经济状况,例如“这片损瘠的土地难以耕种”。


二、指人体消瘦羸弱

古代文献中多用于形容人身体消瘦、虚弱,或代指这类人群。例如:

  1. 《管子·八观》提到“道有损瘠矣”,指因饥荒导致行人瘦弱;
  2. 唐代苏颋《处分朝集使敕》中描述“损瘠相仍”,反映百姓因贫困而体弱;
  3. 宋代曾巩《救灾议》强调防灾储备的重要性,避免“民无损瘠”。

别人正在浏览...

晻薆谤声边遽笔画查字法步步莲花不甘示弱谗讟齿唇音酬功报德代赎抵隙斗混江風趣凤友鸾交風雨如晦负案苟全姑负国势号火槐采黄头女真环句积敝酒器骥足巨鳞卡癶旷望夸妍斗艳苦调沥泣隆贶龙鳞饼笼圈耄期毛猪赧顔篇数鉟铤曝射翘尾巴漆宫楸陌七言诗瑞禾三法三丘释氏士卒书髓殊擢岁日田夫野老调词架讼题染题柱志土皷厢蓝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