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汉 苏武 、 李陵 的诗体。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以人而论,则有 苏 李 体。”
苏李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对西汉文人苏武与李陵诗文体裁风格的合称,特指二人创作的五言古诗风格及其开创的文人抒情传统。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分项阐释:
据《辞源》修订本释义,“苏李体”指托名苏武、李陵的赠答诗作风格,代表早期五言诗的成熟形态。其名始见于南朝梁钟嵘《诗品》,称“汉都尉李陵诗,其源出于《楚辞》……与苏武同一体”。虽后世考证实为东汉文人伪托,但文学史仍沿用此概念指代西汉至魏晋间“以五言写离情”的典范文体。
如李陵《与苏武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以简淡白描抒写离别哀思,奠定“慷慨悲凉”的基调(《汉语大词典》第七卷)。
善用“黄鹄”“双凫”“弦歌”等意象,如苏武《别李陵》“双凫俱北飞,一凫独南翔”,隐喻身世飘零(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多采用重章叠句,如“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三复其辞,强化情感张力(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苏李体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脱离乐府民歌的独立,其“以情纬文”的创作模式直接影响《古诗十九首》及建安文学。清代沈德潜《古诗源》评:“苏李诗一唱三叹,感寤具存,遂为《十九首》之先声”,足见其承启地位。
核心权威来源:
- 《辞源》(商务印书馆)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钟嵘《诗品》(中华书局校注本)
注:因未检索到可验证的在线资源链接,建议查阅上述纸质权威文献获取完整释义。
苏李体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诗歌体裁,主要指向两种不同解释,但其主流含义如下:
苏李体指中国文学史上托名西汉苏武、李陵的五言古诗体式。这类诗收录于《文选》和《古文苑》,共10余首,内容多为赠答诗,被认为是早期五言诗的典范,但后世考证多认为实际创作于东汉桓帝、灵帝时期,属无名氏作品。
少数资料将“苏李体”误释为宋代苏轼和李清照的文学风格,强调情感奔放与婉约并存。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权威支持,可能与名称相似性混淆有关。
苏李体虽为伪托之作,却对后世五言诗发展影响深远,被历代诗人视为古风典范,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备受推崇。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文选》及严羽《沧浪诗话》等文献。
挨排辩识並悉策彗谄心澄映池鱼之虑崇轨纯正潒潒点砌抵节帝谟跟究够用喊声河督逭责家籍检场奖状简会渐积假撇欠孑裂汲集津径考斥科降恪尊枯枝再春鸾鹤声落潮律均霉气星门阖民村坡梁钳塞谦谢起轿清浊同流邛筰启颡蚑行蛲动区区小事上德不德生死关头沈吉铁路述赞司计耸干天文台铁浮图退懦外邪晚晖伪娘物轨雾释冰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