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蘇李體的意思、蘇李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蘇李體的解釋

指 漢 蘇武 、 李陵 的詩體。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以人而論,則有 蘇 李 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蘇李體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對西漢文人蘇武與李陵詩文體裁風格的合稱,特指二人創作的五言古詩風格及其開創的文人抒情傳統。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分項闡釋:


一、定義溯源

據《辭源》修訂本釋義,“蘇李體”指托名蘇武、李陵的贈答詩作風格,代表早期五言詩的成熟形态。其名始見于南朝梁鐘嵘《詩品》,稱“漢都尉李陵詩,其源出于《楚辭》……與蘇武同一體”。雖後世考證實為東漢文人僞托,但文學史仍沿用此概念指代西漢至魏晉間“以五言寫離情”的典範文體。


二、風格特征

  1. 語言質樸深婉

    如李陵《與蘇武詩》“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以簡淡白描抒寫離别哀思,奠定“慷慨悲涼”的基調(《漢語大詞典》第七卷)。

  2. 意象蒼茫沉郁

    善用“黃鹄”“雙凫”“弦歌”等意象,如蘇武《别李陵》“雙凫俱北飛,一凫獨南翔”,隱喻身世飄零(王運熙《中國文學批評通史》)。

  3. 結構回環遞進

    多采用重章疊句,如“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三複其辭,強化情感張力(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三、文學史價值

蘇李體标志着文人五言詩脫離樂府民歌的獨立,其“以情緯文”的創作模式直接影響《古詩十九首》及建安文學。清代沈德潛《古詩源》評:“蘇李詩一唱三歎,感寤具存,遂為《十九首》之先聲”,足見其承啟地位。

核心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蘇李體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種詩歌體裁,主要指向兩種不同解釋,但其主流含義如下:


一、基本定義

蘇李體指中國文學史上托名西漢蘇武、李陵的五言古詩體式。這類詩收錄于《文選》和《古文苑》,共10餘首,内容多為贈答詩,被認為是早期五言詩的典範,但後世考證多認為實際創作于東漢桓帝、靈帝時期,屬無名氏作品。


二、起源争議

  1. 傳統觀點:長期被認為是蘇武、李陵所作,甚至被視為五言詩的源頭(如《滄浪詩話》提及“蘇李體”)。
  2. 現代考證:學者普遍認為這些詩為東漢文人僞托,與《古詩十九首》風格相近,标志五言詩的成熟。

三、文學特點


四、其他解釋

少數資料将“蘇李體”誤釋為宋代蘇轼和李清照的文學風格,強調情感奔放與婉約并存。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權威支持,可能與名稱相似性混淆有關。


五、曆史影響

蘇李體雖為僞托之作,卻對後世五言詩發展影響深遠,被曆代詩人視為古風典範,尤其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備受推崇。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選》及嚴羽《滄浪詩話》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輔安貧爆發星逋丑布同才慧承上啟下充饑酬報大域飛蠝風勃貢公喜冠珥古鄰滾利錢郭小川河路換給換字文章節食縮衣積斂錦雞究窮鸠雨積愚捐獻開來繼往塊煤枯渠囒噸勞劬獵彥栾栌祿親麻黂盲明捏詞牛溲馬渤弄珠蹒躃淺闇遣適清詩器什棄行改業臞塉驅虜渠渠騷虐霜夜薹芥談禅天網恢恢銅牙利屠各彎躬峞鹹豐庚申吸風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