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称书信为素鲤。 唐 武元衡 《祭李吉甫文》:“风传丽句,缄开素鲤。金石相投,鏗然在耳。”
“素鲤”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源自汉代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提到“素鲤”作为成语,由“素”(纯净)和“鲤”(象征高尚品德的鲤鱼)组成,指人品纯洁无瑕。
注意:第一种解释(书信)在权威文献(如汉典、搜狗百科)中更为常见;第二种解释(品德)多见于网络词典,可能存在释义分歧。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含义。
素鲤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指的是一种具有高雅、古朴之美的品质或风格。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才华或作品的艺术风格。
素鲤的部首是鱼,由13个笔画组成。
素鲤一词最早出现在《毛诗·豳风·丰》中的“素鳞青鳞,鳣鳣如鳞”一句中,原指鳞片齐整、色彩明亮的鱼类。后来逐渐引申为具有高尚品质的事物。
在繁体字中,素鲤的写法为「素鯉」。
在古代,素鲤的写法与今天基本相同,只是字形略有变化。早期的写法中,「素」字下面的「白」字部分更加明显,形似「白鳟」。
1. 她的作品充满了素鲤之美,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
2. 这个人品行高尚,为人谦和,可谓是一尊素鲤。
1. 素鲤之美
2. 素鲤之才
3. 素鲤之作
1. 清秀
2. 典雅
3. 高贵
1. 凡俗
2. 俗艳
3. 粗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