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e;honeybee] 一种社会群居性膜翅目昆虫( Apis mellifera ),为了生产蜂蜜和作为一个授粉者,经常进行家养
亦作“ 蜜蠭 ”。昆虫名。人类饲养以供采蜜的蜂类。 南朝 宋 裴松之 《上<三国志注>表》:“窃惟繢事以众色成文,蜜蠭以兼采为味,故能使绚素有章,甘踰本质。” 唐 杜甫 《敝庐遣兴奉寄严公》诗:“风轻粉蝶喜,花暖蜜蜂喧。” 宋 晏殊 《菩萨蛮》词:“莫学蜜蜂儿,等閒悠颺飞。” 清 孙枝蔚 《上巳日登见山楼》诗之三:“蜜蜂与蝴蝶,争向花圃出。”
蜜蜂是膜翅目蜜蜂科昆虫的统称,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社会结构,同时在生态和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下是详细解释:
形态与分类
蜜蜂体长8-20毫米,体表密布绒毛,腹部末端有螫针(工蜂与蜂王具备),头部有复眼、单眼及触角,具备强视力与嗅觉。全球已知约1.5万种,中国分布约1000种,以西方蜜蜂和中华蜜蜂为主要经济蜂种。
生命周期
属于完全变态昆虫,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完全以花粉和花蜜为食。
蜜蜂为典型社会性昆虫,群体由三类成员构成:
传粉作用
蜜蜂是重要传粉者,可提升农作物、果树等产量数倍至20倍,对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产物利用
生产蜂蜜、蜂蜡、蜂王浆等,具有食用、药用及工业价值。
蜜蜂需采集约1000朵花才能装满蜜囊,每日往返巢穴约10次。英文“bee”既可指代昆虫,也可比喻忙碌之人(如“as busy as a bee”)。
如需进一步了解蜜蜂的词语用法或分类细节,可参考、2、7等来源。
蜜蜂(mì fēng)是指一种昆虫,属于膜翅目蜜蜂科的一种昆虫。蜜蜂是亚洲、欧洲和非洲地区常见的一类昆虫,其主要职责是采集花粉和蜜。
蜜蜂的拆分部首是虫字边,包含了“虫”和“字旁”。虫字边表明这个字与昆虫相关,与蜜蜂的含义相吻合。
蜜蜂的笔画为10画,由8画的“虫”字边和2画的“民”字组成。
蜜蜂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蜜”指蜜糖,“蜂”指昆虫,合起来指昆虫采集蜜糖的意思。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司徒・第三十三》。
在繁体字中,“蜜蜂”保持了和简体字相同的拼写。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蜜蜂的形状稍有差异。在《说文解字》中,蜜蜂的古字形为“蟜”,由虫字边加上“止”字旁,表示昆虫停在花上采集蜜的样子。
以下是关于蜜蜂的例句:
1. 野花盛开时,蜜蜂忙碌地采集花粉和蜜。
2. 蜜蜂的职责是授粉,对于植物的生长和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
组词:蜜蜂巢、蜜蜂王、蜜蜂团
近义词:蜂、蜜虫
反义词:蚊子、苍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