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不以危险为意。《汉书·扬雄传下》:“故平不肆险,安不忘危。”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肆,弃也。’肆,放也,不放心於险而尝思念也。” 晋 应贞 《晋武帝华林园集诗》:“幽人肆险,远国忘遐。”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有肆险以禀朔,或踰远而纳賮。”
“肆险”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 sì xiǎn ,其核心含义为“不以危险为意”,即不因环境险恶而产生畏惧或戒备心理。以下为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指对危险环境或境遇表现出不在意、不警惕的态度。例如《汉书·扬雄传下》提到:“故平不肆险,安不忘危”,颜师古注解:“肆,放也,不放心於险而尝思念也”。此处的“肆险”强调在平安时不放松对潜在危险的防备。
语境延伸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人物无畏或超脱的态度。如晋代应贞的诗句“幽人肆险,远国忘遐”,描绘隐士不惧险境;南朝颜延之的《赭白马赋》中“有肆险以禀朔”,则形容骏马面对险阻仍保持忠诚。
该词属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多出现于文学评论或历史研究领域。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或《沪江在线词典》的详细注解。
肆险(sì xiǎn)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月)和⻨(工)。
肆险的拆分笔画是:⺛(月)- 4画,⻨(工)- 3画,总共7画。
肆险源自《说文解字》,在古代是指事物或情况变得非常危险和严峻的状态。
肆险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肆險」。
古时候,《说文解字》中的肆险的写法是「肊㠯 」,声旁-逆文-波文。
例句:
1. 这个山洞里黑暗而肆险,我们要小心行事。
2. 在暴风雨中,海上航行会变得肆险而危险。
组词:
1. 肆意(sì yì):放肆而冲动的行为或态度。
2. 肆虐(sì nüè):猖獗而残暴地进行行动。
3. 危险(wēi xiǎn):引起潜在的伤害或灾害的可能性。
近义词:危急、危険、危急。
反义词:安全、平稳、稳妥。
白民笔劄卜岁部堂裳帏纯真顶注丰有浮碧挂冠而去桄榔须光远贯联观阵汗漉漉赫赫英名黑不溜秋黑照赫戏泓洄后重回肠九转擭穽翦屏柱楣跼高蹐厚剧谈看人下菜乱七八遭绿浪毛龟楣机门师明诏瑉玉穆宣逆送皮剥剖悉千日打柴一日烧讫成庆典却苏日异月殊肉谱生杀予夺参回手钩松筱蒜子所宜宿滞天假其年渟膏外身污泥浊水乌台使君响卜下堂谢家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