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侍宴的近臣。一说指论道的近臣。《书·酒诰》:“矧唯尔事,服休服采。” 孔颖达 疏:“ 郑玄 以服休为燕息之近臣。” 蔡沉 集传:“服休,坐而论道之臣。”
"服休"是一个源自上古汉语的复合词,现代汉语词典已较少独立收录,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语境进行解释。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指古代君臣或贵族在宴饮中休息、放松的行为,体现礼仪性的休憩活动。
《尚书·周书·酒诰》载:“尔乃自介用逸……罔敢湎于酒,不惟不敢,亦不暇。服休,弗敢自暇自逸。”此处指周公告诫臣民在职责之余可适度宴饮休息,但不可沉湎于酒。
字源解析:
“服”在此处意为从事、履行;“休”指休息、休憩。二字连用特指通过宴饮实现礼仪化的休整。
由宴饮场景延伸,代指陪伴君主宴饮并承担辅佐职责的近侍之臣。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杜预注:“服休,犹言近臣侍宴者。” 孔颖达疏进一步说明:“服休,谓与君宴息之臣。” 指在君主休憩时随侍左右、参与议政的重臣。
职能特征:
此类臣子不仅负责礼仪性陪侍,更需在休闲场合提供政治建议,是君主信任的核心幕僚。
“服休”反映了周代礼乐制度中“张弛有度”的治理理念,将政治活动与休憩仪式结合,强调君臣互动中的秩序与和谐。其词义演变(从行为到职官)亦体现古代职官制度与生活礼仪的紧密关联。
参考来源:
《尚书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商务印书馆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中华书局
许兆昌《周代史官文化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
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华书局
“服休”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来源于《尚书·酒诰》中的记载,具体解释如下:
“服休”指侍奉君主宴饮的近臣,也可理解为参与论道、议政的臣子。该词由“服”(侍奉、担任)和“休”(休息、休憩)组成,原意与君主宴饮或休憩时的近臣职责相关。
不同注疏对“服休”的解释略有差异:
“服休”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见,主要见于古籍研究和历史文献解读,属于生僻词范畴。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尚书》注疏或《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白麻被孝褊塉边炮并州不衫不履唱谋倡议书宠赠遳陋大峨大统点绛唇东望西观独分儿耳朵眼儿放命反咬一口工人阶级钩虫红丸衁池坚垎节脉金笔京白激越诀别橘柑卡秋莎苛止快适酷政牢诚老相识乐人辽卓猎物雒阳鹅没意思庙官鸣瑟南陆纳职孽风陪累贫顇起节雀角雀迷眼让手镕鍊舍短録长石牓室妇馊点子俗尘吴带当风无端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