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司宾的意思、司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司宾的解释

(1).官名。 北周 设置。主管对外重大交际礼仪。《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四年》:“ 周 遣大将军 昌城公 深 聘於 突厥 ,司宾 李除 、小宾部 贺遂礼 聘於 齐 。” 胡三省 注:“ 后周 倣 成周 之制以建官,司宾,盖《周官》大行人之职。”

(2).官名。 唐 代对鸿胪寺的改称。掌管宾客凶仪之事及册诸蕃。参阅《通典·职官八》。

(3).官名。 唐 宫内官,属尚仪局,掌宾客朝见等事。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

(4).负责接待宾客。《北齐书·祖珽传》:“时 徐君房 庾信 来聘,名誉甚高, 魏朝 闻而重之,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 卢元景 之徒并降阶摄职,更递司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孝廉》:“又年餘,妇自往归 石 ,止於旅舍,託官署司宾者通姓氏, 石 令絶之。”《儒林外史》第四回:“就是我主顾 张老爷 、 周老爷 ,在那里司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司宾是汉语古语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 唐代官署名称

    指唐代的“鸿胪寺”,为中央九寺之一,主要负责外交事务与民族事务,包括接待外宾、安排朝贡礼仪、主持册封典礼等。其长官为鸿胪寺卿。该机构在唐代对外交往和民族融合中扮演重要角色。

  2. 古代礼仪官职名

    指负责引导宾客、安排礼仪的官员。其职责是在朝会、宴飨或其他重要典礼中,依据礼制引导宾客入座、进退行礼,确保仪式顺利进行。此官职体现了古代中国对礼仪规范的重视。

补充说明:

“司宾”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研究古代官制、礼仪的语境中。其核心含义始终围绕“掌管宾客事务”或“主持接待礼仪”。

参考资料依据:

释义综合参考自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历史文献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司宾”是一个古代官职名称,其含义和职责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演变,具体解释如下:

一、官职含义

  1. 北周时期
    作为主管对外重大交际礼仪的官职,职能相当于《周礼》中的“大行人”。例如《资治通鉴》记载北周曾派遣司宾李除出使突厥。

  2. 唐代演变

    • 鸿胪寺改称:唐代将鸿胪寺改名为司宾,负责宾客礼仪、丧葬凶仪及册封边疆民族事务。
    • 宫廷内职:唐宫内尚仪局下设司宾,专管宾客朝见事宜。
  3. 动词用法
    广义上可指“负责接待宾客”的行为,如文献中提到的“司宾李除”即承担外交接待职责。

二、延伸含义

作为成语时,比喻在特定场合承担主持或接待的核心角色。

三、总结

“司宾”一词涵盖官职、职能及行为三层含义,核心均围绕礼仪接待。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理解其职责范围。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通典·职官八》《旧唐书·职官志》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危懊热摆样辨敏比量不差程子充箱出佐刺剑登台等头动秤儿法罗群岛乏餧酆城剑风飞云会给侍梗目公信力孤垒寒温黄磷阛閈虎校鉴临剿合既位跻险劳叨列疏丽空流转粝粢楼辇论材虑计门法墨衰绖恼駡毗戏破鼎牵丝啓报轻头穷涂羣魔乱舞世路湿银树杈把説一不二送卷头缩微书她们填满同一吐法枉絶无家可奔象齿焚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