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定策 ”。
定册
在汉语词典释义中,“定册”指确定册立、策命或制定典册的行为,多用于古代政治、礼仪场景。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两层:
册立决策
指通过文书形式确立君主、储君或重要官职的任命。例如《汉书·霍光传》载:“(霍光)定册立宣帝”,即通过制定册书确立汉宣帝的帝位合法性。该用法强调以官方文书形式确认重大人事或权力更迭,具有法定效力。
典制制定
引申指对国家典章、制度、礼仪的编撰与核定。如《宋史·礼志》提及“定册礼制”,指编纂规范礼仪制度的典籍。此类“册”特指具有权威性的文书档案,体现古代文书行政的规范性。
语源与演变
“定”取“确定、裁定”之义,“册”为象形字,原指编串竹简而成的文书(《说文解字》:“册,符命也”)。二字组合后,自汉代起成为政治术语,常见于史书对重大仪典的记载,如《后汉书》中“定册帷幄”即指在幕府中拟定策命文书。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定册”已非常用词,多见于历史文献研究或仿古语境。其含义可类比为“制定法典”“确立制度”,但需结合具体文本避免歧义。
权威参考来源
(注:因古汉语词汇的学术引用需依据纸质权威辞书,此处未提供链接,建议查阅上述实体词典或权威学术数据库如“中国知网”获取原始文献。)
“定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定”指确定、规定,“册”指记录名册或簿籍,“定册”原意为确定人员名单或记录事物的清单。常用于组织活动、编制档案等场景,例如制定人员名册、项目清单等。
“定册”在古籍中常作为“定策”的通假词使用,表示制定策略或重大决策。例如:
“册”的本义为古代编串的竹简(文书载体),后泛指簿籍或成册的记录文件,因此“定册”与书面化、正式化的记录行为密切相关。
建议在具体语境中结合历史文献或使用场景判断其指向“名册”或“策略”的侧重。
宝兽暴沓本属策马飞舆称材出漏子初志大家庭道钉德隅断坏对比联想飞潜风励分视腐散篙橹高枕而卧格五龟隂骨库恒辉黄屋盖互反讲古论今翦刻郊陌经始金籙积苏均派惧然开置柳巷碌簌没头没脸迷而知反碾轧佞哀缥玉披溃仆乘俏丽恰恰企待宂浊若涉渊水善邻蜃壁神厨生死永别朔云倏瞬韬谲韦素五闲汙邪相对新亭湘山奊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