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常绿草本植物。呈灌木状,叶对生,椭圆形,边缘有锯齿,暗绿色,有光泽。花紫色。茎叶可制蓝靛。《尔雅·释草》:“葴,马蓝。” 郭璞 注:“今大叶冬蓝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蓝淀》:“蓼蓝、马蓝、吴蓝等皆撒子生。”
(2).见“ 马蓝头 ”。
马蓝的含义可从植物学和语言文化两个角度解释,以下是详细说明:
一、植物学特征
马蓝(学名:Strobilanthes cusia)是爵床科板蓝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1米,茎直立或基部外倾,幼嫩部分带有锈色鳞片状毛。叶片呈椭圆形或卵形,长10-25厘米,边缘有锯齿,两面无毛,侧脉明显凸起;花紫色,组成穗状花序,苞片叶状。其根、叶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
二、用途与价值
三、语言文化中的引申义
在汉语中,“马蓝”作为比喻性词汇,形容颜色异常鲜艳或事物引人注目,如“马蓝的天空”突显蓝色的纯净与明亮。此用法源于“马本无蓝色”的认知反差。
四、别名与混淆
马蓝别称“板蓝”,需注意与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北板蓝)区分,二者虽用途相似但科属不同。
如需更完整的植物图谱或古籍记载,可参考《汉典》《天工开物》等来源。
马蓝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形容一种特定的颜色。它拆分为马和蓝两个部分组成。
马的部首是马部,蓝的部首是艸部。马的笔画数为3画,蓝的笔画数为15画。
马蓝这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交通工具马和天然的蓝色染料。马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忠诚和勇敢的形象,而蓝色则象征着清新、冷静和宁静。
马蓝的繁体字为馬藍。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马蓝这个词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具体写法需要参考古代文献。
1. 他的账户余额显示为马蓝色。 2. 这幅画中的天空用了马蓝色来描绘。
马蓝可以组成相关词汇,如马蓝色和马蓝绒。
马蓝的近义词包括靛蓝、鸟蛋蓝。
马蓝的反义词是红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