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殊赏的意思、殊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殊赏的解释

特殊的赏赐。《北史·陈元康传》:“左卫将军 郭琼 以罪死,子妇 范阳 卢道虔 女也,没官。 神武 启以赐 元康 为妻。 元康 地寒,时以为殊赏。” 宋 陆游 《姚平仲小传》:“ 金 人入寇,都城受围。 平仲 适在京师,得召对 福寧殿 ,厚赐金帛,许以殊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殊赏(shū shǎng)是汉语复合词,由“殊”与“赏”组合而成,特指帝王对臣子特殊、超乎常规的封赏或褒奖,强调赏赐的规格、意义超出普通恩赐。其释义与用法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殊”的含义

    “殊”本义为“断首”,引申为不同、特别、超出一般。《说文解字》释:“殊,死也。从歺(è),朱声。”后衍生为“独特”“非凡”之义(如“殊荣”“殊勋”)。

    来源:《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

  2. “赏”的含义

    “赏”指赐予、奖励,多用于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恩赐。《说文解字》:“赏,赐有功也。”常见于“赏赐”“封赏”等词。

    来源:《说文解字》《汉语大词典》。

  3. “殊赏”的合成义

    二字结合后,强调赏赐的特殊性、稀缺性及尊崇性,专指帝王因臣子功勋卓著而破格给予的极高荣誉或物质嘉奖,区别于常规封赏。

    示例:

    《宋史·岳飞传》载宋高宗曾欲对岳飞行“殊赏”,以彰其抗金之功。

    来源:《宋史》《中国历史大辞典》。


二、历史语境与典例

  1. 帝王封赏制度中的层级

    古代封赏分“常赏”(例行赏赐)与“殊赏”(特例恩典)。后者需经皇帝特批,如加封异姓王、赐免死铁券、追赠极高谥号等,象征“恩出格外”。

    来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唐六典》。

  2. 文献典例

    • 《资治通鉴·唐纪》:“以克敌之功,行殊赏之典。”

      (因战功卓著,施行特殊赏赐的典礼。)

    • 《明史·徐达传》:“太祖嘉其忠勇,欲加殊赏,达固辞不受。”

      (朱元璋欲破格封赏徐达,被其推辞。)

      来源:《资治通鉴》《明史》。


三、近义词辨析

词语 核心差异 示例场景
殊赏 帝王特赐,规格超常 赐丹书铁券、裂土封王
常赏 例行封赏,按制度执行 年节赐帛、晋升官阶
恩赏 泛指上级恩赐,不强调特殊性 赏赐金银、嘉奖文书
重赏 侧重物质丰厚,未必来自帝王 悬赏缉凶、商贾酬谢

四、文化内涵

殊赏制度体现古代“功勋—皇权”的绑定关系:

  1. 政治象征:帝王通过超规格赏赐强化君臣纽带,彰显“天子恩威”;
  2. 激励机制:以“殊荣”驱动臣子效忠,如汉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功名观;
  3. 礼法约束:殊赏需符合礼制,过度则被视为“僭越”,如明代限制异姓封王。

    来源:《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礼与中国古代社会》。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3. 《资治通鉴》(司马光)
  4.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白钢主编)
  5. 《礼与中国古代社会》(吴丽娱著)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权威出版物名称。如需原文查证,可通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等平台检索。)

网络扩展解释

“殊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理解:

一、基本释义

殊赏(shū shǎng)指特殊的赏赐,通常用于描述君主或上位者对臣子、有功者的特别嘉奖。


二、文献用例

  1. 《北史·陈元康传》
    记载陈元康因出身寒微,被赐婚罪臣之女,时人视此为“殊赏”,体现特殊恩典。
  2. 陆游《姚平仲小传》
    描述姚平仲因抗金有功,获宋廷“厚赐金帛,许以殊赏”,突显其功绩与嘉奖的独特性。
  3. 唐代王鉴诗句
    “比德称殊赏,含辉处至柔”,以“殊赏”喻指对美德的特别褒扬。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中,常见于以下语境:


四、近义词与辨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北史》《姚平仲小传》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本诚编纂闭经冰聘冰澌唱片澄峻冲替楚招调懴砥兵砺伍访世发旺风涛辅檠抚驯供祀贡院诟靳过词合扑寰区玑琲金麦攫鸷怜恻辽天华表林篁留客流恋聋盲罗纹结角炉竈矛盾论马直蒙夫面条鱼木杙纳徵念思坪台青绿山水倾险启土秋砧赡洽失落水泽死账肆訾天式通轮投邮王旨菀牧雾杳相胜邪风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