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相胜的意思、相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相胜的解释

(1).相称。 汉 王充 《论衡·案书》:“薄厚不相胜,华实不相副,则怒而降祸。”

(2).相互压服,制约。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相胜以力,相高以言,而名实乱矣。”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节:“《墨子·经下》《经说下》中明白地表现了五行相胜之说:‘五行毋常胜,说在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相胜”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进行解释:


一、核心释义

相胜(xiāng shèng)

指相互制衡、彼此克制或一方战胜另一方。该词强调事物间存在的对立、竞争或制约关系,常见于哲学、军事及中医理论。

《汉语大词典》 收录该词,释义为:“相制也,相克也。”(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


二、单字解析与构词逻辑

  1. 相(xiāng)

    表示“互相”“彼此”,体现双向或多方关系。

    《说文解字》:“相,省视也。从目从木。”引申为交互作用(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本)。

  2. 胜(shèng)

    本义为“战胜”“超越”,后扩展为“克制”“占优势”。

    《说文解字》:“胜,任也。从力,朕声。”段玉裁注:“凡能举之、能克之皆曰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构词逻辑:二者结合,形成“互相制衡”或“一方压制另一方”的动态关系。


三、具体义项与典籍用例

  1. 【战胜、征服】

    指军事或竞争中一方压倒另一方。

    《史记·项羽本纪》:“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其中“战”隐含“相胜”之意(中华书局,1959年版)。

  2. 【克制、制衡】

    多用于哲学或五行理论,描述事物间的制约关系。

    《黄帝内经·素问》:“五行者,金木水火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其中五行生克即含“相胜”之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校注本)。


四、专业领域中的延伸

“五行相胜”理论(又称“五行相克”)

为中国古代哲学核心概念,指金、木、水、火、土五要素间的制约关系:


五、现代使用与同义词

现代汉语中,“相胜”多见于学术文本或成语(如“相生相胜”),口语多用“克制”“制衡”“战胜”等替代。近义词包括:相克、制约、压制;反义词为相生、促进。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
  3. 《黄帝内经》(中医古籍出版社)
  4.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相胜”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区分,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作为成语的含义

  1. 基本释义
    指双方互相竞争、较量胜负,强调对抗中的平衡性与胜负结果。常用于描述势均力敌的竞争场景,如体育赛事、商业竞争等。

  2. 使用场景
    适用于强调“动态博弈”的语境,例如:“两家公司在市场中相胜多年,难分高下。”


二、作为普通词语的释义

  1. 相称(xiāng chèn)
    表示事物在性质、程度等方面匹配或均衡。如汉代王充《论衡》中“薄厚不相胜”指厚薄不相称。

  2. 相互制约
    指通过力量或言论压制对方,形成制衡关系。宋代苏轼提到“相胜以力”即指以实力相互压制。


三、词源与演变


四、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高权威性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俺家的暗竹白商素节饱卿北榜毕劫冰縠捕拏不宣而战哺糟蚕女充益创汇地瓜递降洞府渎告奉送干讬高斵赓歌隔片刮地故疏函书浩烦秏费黑炭头回汀霍人键垫娇婉郊陬精妙绝伦近似值凉氛梁鷰俚谈埋铭芒芒苦海骂天咒地面雪谴戒青铜镜七十鸟棋图入殡饰终受绌收息手镯输征松术鶗鴂雕卉通乱顽皮赖肉栙双消沦谐熙溪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