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順承教訓。《管子·版法》:“兼愛無遺,是謂君心。必先順教,萬民鄉風。”《晏子春秋·谏上八》:“﹝ 齊景公 ﹞曰:‘孤不仁,不能順教,以至此極。’” 吳則虞 集釋:“此句與上文‘望聖人而信其教’而來,‘不能順教’,即不能信其教。”《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改 延康 為 黃初 ,大赦” 裴松之 注引 漢 劉艾 《獻帝傳》:“上古之始有君也,必崇恩化以美風俗,然百姓順教而刑辟厝焉。”
“順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順教”的核心含義是遵循教化,多見于古代典籍;現代方言中偶有引申義,但需注意語境差異。若需進一步考證文獻用例,可參考《管子》《晏子春秋》等原文。
《順教》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遵守道德規範、順從教規,學好宗教知識并踐行宗教信仰的行為和态度。
《順教》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頁”,拆分出的筆畫有6畫。
《順教》一詞來源于中國的宗教文化,特指信仰宗教教義的人們根據教義進行言行上的規範,以達到向往的宗教境界。
《順教》的繁體字為「順教」。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 《順教》的拆字分别為「彳口立」。
1. 他一直虔誠地順教,每天都去寺廟祈福。
2. 學習宗教知識是順教的基礎。
1. 順從:遵從,服從他人的意願。
2. 教義:宗教中的原則、教導和規範。
3. 宗教:一種對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的體系。
1. 敬奉:恭敬地供奉或尊敬地行事。
2. 信仰:相信并敬奉某種宗教或理念。
背教:指不遵守宗教規範,背離原有的宗教信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