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旌的意思、树旌的详细解释
树旌的解释
树立旌旗。《周礼·天官·掌舍》“设旌门” 汉 郑玄 注:“若食息,张帷为宫,则树旌以表门。”
词语分解
- 树的解释 树 (樹) ù 木本植物的通称:树木。树林。树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种植,培育:树艺(“艺”,种植)。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立,建立:树立。树敌。 量词,相当于“株”、“棵”:一树梅花。
- 旌的解释 旌 ī 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旌旗。旌铭(旧时丧礼,柩前书死者姓名的旗幡)。 表扬:旌表。 笔画数:; 部首: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树旌”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义、引申义及文化象征三个层面进行阐释:
一、字面释义
- 树:本义为种植、竖立。《说文解字》释“树”为“生植之总名”,引申为建立、树立之意。
- 旌:古代一种用牦牛尾或五彩鸟羽装饰竿头的旗帜。《周礼·春官·司常》载:“全羽为旞,析羽为旌”,是用于标识、号令或表彰的仪仗。
- 合义:“树旌”即“竖立旌旗”,指在特定场合或地点将旗帜高高竖起。
二、引申义与用法
- 标识方位或领域:古代行军、狩猎或划界时,树旌作为显著的标志物。《后汉书·郭伋传》有“树旌立表”之载,指设立标识。
- 宣示功绩或德行:旌旗常用于表彰。引申为树立典范、彰显功勋。《礼记·中庸》言“旌之以礼”,即通过礼仪表彰善行,“树旌”亦含此意。
- 建立威信或号令:在军事或政治场合,树旌象征权力的确立与号令的颁布。《三国志》中常见“树旌麾以号召”的描述。
三、文化象征意义
“旌”在古代礼制中象征权威与秩序,“树旌”因而承载了确立规范、彰显正统、凝聚人心的深层文化内涵。如《文心雕龙·诏策》云“敕戒恒诰,则笔吐星汉之华……树旌采言,则文有春露之润”,以“树旌”喻指确立文辞法度。
权威参考来源:
- 《说文解字》(汉·许慎): 汉典网《说文解字》条目
- 《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国学大师《周礼》原文
-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后汉书》
- 《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 国学导航《礼记》全文
- 《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 古诗文网《文心雕龙》译注
网络扩展解释
“树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ù jīng,其核心含义为“树立旌旗”。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语结构
- 树:动词,意为“竖立、建立”。
- 旌:名词,指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后泛指旗帜,也引申为“标志”或“表彰”。
2.具体释义
- 字面意义:指竖立旗帜的行为,常用于古代军事或礼仪场景中,如行军扎营时通过树旌标明营地范围。
- 引申意义:象征权威或标志性存在,例如《周礼》中提到“张帷为宫,则树旌以表门”,即通过树旌标识特定场所。
3.出处与用例
- 文献记载:最早见于汉代郑玄对《周礼·天官·掌舍》的注解,描述古代礼仪中树旌作为标识的用途。
- 例句参考:
“道人昔日来开山……松萝郁勃树旌纛,水泉丁东鸣佩环。”(出自诗词古文网引用诗句,形容自然景象的壮丽)。
4.常见误读
- 部分低权威性来源(如)将其解释为“树木高耸象征威严”,但此说法缺乏文献支持,主流释义仍以“树立旌旗”为准。
“树旌”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树立旗帜的行为或象征性标志,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周礼》及汉代注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崩籍钹帽才命辰斗冲狭出岫撺红呆木头點用琱琢短日照植物房苑丰草长林干流稾书高谈黄蒸话音瓠肥惠风活物进帆精铁剧邑刻虐老莱妻狸步林下意柳庄翁梦兆摹打恁的牛藿屏絶披裘浅浮潜壤齐舍全神灌注却绝三福沙荒身操井臼设员十生九死松仁讼寃岁赂贪禄腾地亭户挺缓听履往还唯喏卫养文囓五尺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