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 时 晋大夫 赵盾 猎于 首山 ,见桑荫下有饿人,赐之肉脯,受而弗食。问其故,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 赵盾 复与之肉脯二束。后翳桑之饿人为 晋灵公 甲士, 灵公 将杀 赵盾 ,甲士倒戈,护之逃走。事见《左传·宣公二年》、《吕氏春秋·报更》。后以“束脯”为施恩获报的典实。《淮南子·缪称训》:“ 僖负羈 以壶餐表其閭, 赵宣孟 以束脯免其躯,礼不隆而德有餘。”《后汉书·崔駰传》:“ 原衰 见亷于壶飱, 宣孟 收德于束脯。”
“束脯”是一个具有双重来源的词汇,具体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一、成语含义(来自高权威来源) 原指古代将熟肉悬挂晾干保存的方式,引申为才华或能力被压制、未能施展。例如描述人才在特定环境中无法发挥潜力时,可用此成语作隐喻。
二、历史典故(综合)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记载的春秋故事:晋国大夫赵盾赠予饿者肉脯,后饿者成为晋灵公甲士,在赵盾遇险时倒戈相救。因此“束脯”也用于表示施恩获报的行为,强调善意举动带来的回报。
补充说明:
《束脯》是一个中文词汇,它的意思指的是用莲藕、枣子等食材制作成的一种传统中式食品。束脯是一种口感独特、甜而不腻的美食,深受人们喜爱。
《束脯》这个词由“束”和“脯”两个字组成。
“束”字的部首是⺮(竹),它的笔画数为8。
“脯”字的部首是⾻(月),它的笔画数为11。
《束脯》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餐文化。它是由民间烹饪技艺发展而来,用莲藕、枣子等食材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束脯制作工艺精湛,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成为了一道独具特色的中华美食。
繁体字《束脯》的写法为「束脯」。
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束脯的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1. 我在农历年做了一批美味的束脯。
2. 他们家的束脯用料新鲜,口感酥脆。
1. 莲藕束脯
2. 枣子束脯
3. 糖葫芦束脯
4. 笋干束脯
1. 果脯
2. 糖果
3. 糕点
4. 蜜饯
1. 脱水
2. 鲜嫩
3. 生食
4. 未做处理的食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