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一月中规定禁止执行死刑、屠宰、渔钓的十天。此法始于 唐 律。 唐 长孙无忌 《唐律疏议·断狱下》:“其所犯虽不待时,若於断屠月,谓正月、五月、九月;及禁杀日,谓每月十直日,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虽不待时,於此月日,亦不得决死刑。”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武德 二年正月甲子下詔曰:‘……自今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十直日,竝不得行刑,所在公私宜断屠6*杀。’”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今断狱律疏议列此十日谓之十直日。”道家以此十直日为明真斋日。参见“ 十斋日 ”。参阅《云笈七籤》卷三七。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十直日汉语 快速查询。
“十直日”的详细解释如下:
定义与起源
十直日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法律术语,指每月中禁止执行死刑、屠宰、渔钓等活动的十天。这一制度最早见于唐代法典《唐律疏议》,后延续至宋代。
具体日期
每月禁行的十天为: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若遇小月,则二十九日改为二十七日)。这些日期可能与佛教斋戒日相关,但具体实施以法律条文为准。
法律与背景
功能与意义
十直日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生命、生态的敬畏,通过法律强制减少杀生行为,可能结合了宗教禁忌(如佛教斋戒)与儒家仁政思想。
注意:部分来源(如)将“十直日”解释为“十天过去”,但结合权威史料及法律文献,应以禁杀日的释义为准。
《十直日》是指阳历每个月的十日、二十日和三十日,古时候人们使用农历,所以阳历的日期称为“直日”。
《十直日》由“十”、“直”、“日”三个字组成。 “十”的部首是“十”,笔画数是二; “直”的部首是“目”,笔画数是八; “日”的部首是“曰”,笔画数是四。
《十直日》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农历文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农历来计算时间,而农历每个月的十日、二十日和三十日称为“直日”,是农历月份中的重要日子。
《十直日》的繁体写法为「十直日」。
根据古代汉字的演变,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近代以来,汉字的规范写法统一,因此《十直日》在古代与现代的写法基本保持一致。
1. 今天是阳历的十直日,不要忘了记录重要的事情。 2. 下个月的二十直日是周六,我们可以安排一次聚会。
直日(zhí rì):农历每个月的十日、二十日和三十日。
直日(zhí rì)的近义词可以是“定日”。
直日(zhí rì)的反义词可以是“非直日”。
鲍家诗倍重鞭辟不公曾母暗沙朝理磁锋单韵母大秦寺德宿棣达飞逝風傳锋铦功夫茶鬼宿渡河邯郸行浩衍好畤侯荒坠悔气护局简格讲训鸡飞狗窜及己惊才风逸筋痿恋酒迷花遴登马策西州摩肩擦踵慕用南都批准书前席穷罄曲衡日宫赏爱身星失惊打怪识羞失赚兽工收什抒思四存搜寻隋堤柳韬藉颓踏臀疣王者危乱斡耳朶乡念弦柱绡帕邪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