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王礼。天子的礼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晋侯 ﹞请隧,弗许,曰:‘王章也。’” 孔颖达 疏:“隧为王之葬礼,诸侯皆县柩而下,故不得用隧。 晋侯 请隧者,欲请以王礼葬也。”
(2).犹王法。朝廷的法律。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石勒报败》:“ 江 南餘孽势犹猖,阻声教违我王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父如有罪,自有王章,岂汝等死魅所能操耶?”《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回:“这 寳光 恃了自己的才,又倚了 姚少帅 的势……放纵淫6*荡,絶不怕有甚么僧行佛戒,国法王章。”
(3). 汉 代人名。刚直敢言,后因奏弹 王凤 被诬陷系狱死。事见《汉书·王章传》。后用为为官刚直的典实。 宋 苏辙 《次迟韵》之一:“还家语诸女,素刚非 王章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王章汉语 快速查询。
“王章”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天子的礼仪或政令
指古代帝王制定的礼仪规范或国家法令。例如《左传》中提到的“王章”即强调天子葬礼的特殊性,区别于诸侯。
朝廷的法律
引申为维护国家秩序的法律制度,如明代文献中“违我王章”即指触犯朝廷法规。
汉代王章(西汉官员,以刚直著称)
在当代语境中,“王章”可比喻组织机构或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强调遵守规范的重要性。
该词既有历史制度层面的含义,也承载着人物典故的文化意义。若需进一步了解汉代王章的生平细节,可参考《汉书·王章传》。
《王章》是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王」和「章」。其中,「王」是指君主或帝王的意思,「章」则表示文章或文学作品的一部分。
「王」的拆分部首是「玉」,总共有五笔。而「章」的拆分部首是「立」,总共有九笔。
《王章》一词来自于古代文学作品《诗经》中的一首名为《王章》的诗,是周朝的作品,表达了君主治理国家的道德准则和信仰。
《王章》的繁体写法为「王章」。
在古时候,「王章」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变化,仍然是由「王」和「章」两个字组成。
1. 他的言行举止始终符合《王章》中的道德要求。
2. 这篇作文可谓是《王章》之作,妙笔生花,引人深思。
1. 王族:指君主宗族。
2. 诗章:指诗歌中的一节,也可指整篇诗作。
1. 君章:具有君主之风的文章。
2. 王德:指君主的道德修养和品德。
1. 叛章:指背离正统思想、意见的文章。
2. 王逆:指违背君主法度,行动不当的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