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誓约的意思、誓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誓约的解释

[vow] 宣誓时订下的必须遵守的条文

忠于誓约

详细解释

(1).盟誓;订约。《三国志·蜀志·彭羕传》:“昔每与 庞统 共相誓约,庶託足下末踪,尽心於主公之业,追名古人,载勋竹帛。”《旧五代史·梁书·王师范传》:“因戒厉士众,大行颁赏,与之誓约,自率之以攻 棣州 ,擒 张蟾 ,斩之。”

(2).盟誓、宣誓时所立下的誓言。 唐 元稹 《代谕淮西书》:“此数君子者,岂受利不厚,而誓约不明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六·溪州铜柱记》:“若有违誓约,甘请准前差发大军诛伐。” 郭沫若 《羽书集·全面抗战再认识》:“希望大家于保卫国族的神圣誓约之前,担当起执行全面抗战的实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誓约"是由"誓"与"约"组合而成的联合式合成词。从构词法分析,"誓"指通过言辞表达坚定的决心,《说文解字》释为"约束也","约"则指双方共同议定的条款,《礼记·学记》有"大信不约"之说。二者结合后构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形式,现指当事人以庄重方式缔结的约束性协定。

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被定义为"郑重立下的诺言",强调其正式性与约束力。古代文献中,《周礼·秋官·士师》记载"凡邦之大盟约,莅其盟书",说明誓约自古具有社会契约功能。现代法律体系中,《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明确书面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可视作誓约的延伸形式。

从语用学角度看,誓约包含三个核心要素:一是当事人明确的意思表示,如《左传》载"歃血为盟";二是具备特定形式要件,常见于宗教仪式中的手按圣经宣誓;三是预设违约后果,古代有"背盟者殃及九族"的记载,现代则多体现为违约责任条款。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婚姻誓约最早见于《仪礼·士昏礼》"共牢而食,合卺而酳"的记载,现代结婚登记时宣读的誓言即其演化形式。国际法领域,《联合国宪章》序言"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的表述,构成现代国家间最权威的集体誓约。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权威词典及文献资料,“誓约”一词的核心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在立誓或宣誓时订立的必须信守的条款,具有法律或道德约束力的承诺。如《三国志》记载"共相誓约"体现盟誓关系,现代常用于形容庄严承诺(如将士坚守战前誓约)。

二、词源与用法

  1. 构词解析:由"誓"(表决心)和"约"(表约束)组成,最早见于《三国志·蜀志·彭羕传》等古籍。
  2. 使用场景:多用于正式协议(如军事同盟、合作协议)或重大承诺(如婚姻誓言),例句:"两人订立誓约,约定祸福与共"。

三、近义词辨析

可通过查字典等平台获取更多例句及古文引用案例。

别人正在浏览...

变法儿别无长物碧芰闭绝避世墙东藏怒宿怨擦生生查号台城操重身崇用村头丹墨亶时打照面东山客法祀風行草從佛头菊感疢瓜时滚海蛟红蚕黄香换授呼翕嘉露剑华谏谕价值连城结跏纪经金菊君史巨著蛎槎骊靬摩尔浓度南譌囊漉佞讇排遣破竹之势抢攻倩雇穷形极相热哄哄任出畬刀神魄石涧手订手提箱疏防顺顺丝萝台币讨取天纪祥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