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戊戌变法的意思、戊戌变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戊戌变法的解释

又称“戊戌维新”。1898年(旧历戊戌年)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后,康有为等在北京发起“公车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要求变法图强,并在各地组织学会,设立学堂和报馆,宣传变法维新。1898年6月,光绪帝引用维新人士,并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推行新政。9月,慈禧太后************,幽禁光绪帝,捕杀谭嗣同等维新人士,变法运动失败。参见“百日维新”(1081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革新意义的政治运动,发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农历戊戌年)。其核心是由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推动,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实现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

词义与历史背景

从汉语词源分析,“戊戌”为干支纪年法中的组合,“戊”属天干第五位,“戌”属地支第十一位,合指1898年。而“变法”一词源自《商君书·更法》,意为“变革法度”。该运动因历时仅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主要内容与措施

  1. 政治改革:裁撤冗官、鼓励民间上书言事,试图打破传统官僚体制。
  2. 教育革新:废除八股文,创办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前身),派遣留学生。
  3. 经济举措: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实业发展,效仿西方工业化模式。
  4. 军事调整:裁减绿营,训练新式陆军,意图强化国防力量。

结果与影响

变法因触及保守派利益,最终遭慈禧太后为首的势力镇压,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其失败暴露了封建体制的顽固性,但推动了近代思想启蒙,为辛亥革命奠定基础。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评价其为“中国革新之嚆矢”。

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是1898年(农历戊戌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推行的政治改革运动,旨在学习西方制度,实现君主立宪制。

二、时间线

三、主要内容

  1. 政治改革:裁撤冗官、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尝试建立君主立宪框架;
  2. 经济措施:设立农工商总局,奖励实业创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 军事革新:裁汰旧军,训练新式海陆军,实行征兵制;
  4. 文教突破:废除八股,创办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前身),派遣留学生;
  5. 思想传播:开放报禁,翻译西方著作,推动新思想传播。

四、失败原因

五、历史意义

补充说明:该运动虽失败,但其"变法图强"理念深刻影响了后续革命。更多细节可参考搜狗百科、历史文化专题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抱屈衔冤八枳背群边赋柴桑城区持觞代表诞伐登山临水恩膏儿孙自有儿孙福放目负浪根株附丽惯口灌莽鬼脸后车花海黄郎子护镜户役积德累善积栋镜屉矜释聚宝盆局蠼苴杖快心遂意狂直柳绿桃红免予刑事处分明旨牧儿漂摆凭几据杖奇骇汽油七纵八跳羣伦染素人称代词叡德乳穴释迦首望速急天气预报厅房通移土青木香瓦刀顽皮赖肉五爱详博湘女祠絃幺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