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 淮 船户称农历三月的东北风为鸟信。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七月八月有上信,三月有鸟信,五月有麦信,暴风之候有抛车云,舟人必祭婆官而事僧伽。”
“鸟信”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指江淮地区船户对农历三月东北风的特定称呼。这一含义源自唐代文献记载,如李肇《国史补》提到:“三月有鸟信,五月有麦信”,描述了古代船民根据季节风向规律进行航运活动的现象。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为“不可靠的消息或来源不明的传闻”,比喻像鸟叫声一样难以捉摸的信息。例如:“这种小道消息不过是鸟信,不可轻信。”
(注:此引申义未见于《汉典》等高权威古籍类辞书,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扩展解释。)
建议需要严谨考据时,优先参考《国史补》《汉典》等古籍或权威辞书的原始释义。
《鸟信》这个词源于鸟的行为,它指的是一种特殊的信号传递方式,即鸟类通过发出特定的声音或行为来进行沟通和传递信息。
《鸟信》这个词的拆分部首为“鸟”和“信”,其中“鸟”为部首,表示与鸟相关的含义;而“信”则是整个词的意义核心,表示信息或信号的含义。根据笔画的计算,整个词的总笔画为12画。
《鸟信》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如《史记》、《山海经》等。在古代,人们观察到鸟类在繁殖、寻找食物、建筑巢穴、危险警戒等方面会发出特定的声音和表现出特定的行为,因此赋予了这些行为一定的意义,并用来形容人类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方式。
《鸟信》的繁体字为「鳥信」,其中「鳥」为繁体字的「鸟」,而「信」的形状和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很多不同于现代的变体。对于《鸟信》一词,其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如「鳥訊」或「鳥訊息」等类似的形式。
以下是一些使用《鸟信》的例句:
1. 他们之间的沟通几乎完全依靠鸟信。
2. 在森林深处,鸟信传递着生死攸关的信息。
3. 通过鸟信传递的情报,成功解救了被困山区的队员。
《鸟信》可以组成一些相关词语,如:
1. 鸟语:鸟类发出的特定的语言和声音。
2. 鸟巢:鸟类用来筑巢的结构。
3. 信号:传递特定信息的标志或载体。
《鸟信》的近义词包括:鸟语、鸟调。
《鸟信》的反义词包括:人信、文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