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失身的意思、失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失身的解释

(1) [lose chastity]∶指女子丧失贞操

一时错误,失身匪人

(2) [be disloyal]∶失去操守

蹉跎一失身,岂不负弦诵

(3) [out of control]∶身子失去控制

失身坠崖

(4) [***]∶丧失生命

臣不密则失身

详细解释

(1).丧失生命。《易·繫辞上》:“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后汉书·李云传论》:“ 李云 草茅之生,不识失身之义,遂乃露布帝者,班檄三公,至於诛死而不顾,斯岂古之狂也!” 唐 杜甫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诗:“常恐性坦率,失身为杯酒。” 钱基博 《吴禄贞传》:“《易》曰:‘几事不密则害成。’此其所以失身而丧元歟!”

(2).谓女子丧失贞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今 文君 已失身於 司马长卿 。”《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孩儿一时错误,失身匪人。” 沙汀 《还乡记》二:“因为接着来的就是媳妇的失身改嫁,争夺田产,而无一不同他有关系。”

(3).失去操守。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李巨川 ﹞ 广明 庚子乱后,失身於人,佐 兴元 杨守亮 幕; 守亮 ,大阉 復恭 养子。”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一·赵松雪不知大头脑》:“ 赵松雪 有十高之称,惜乎失身仕 元 ,每每因画为诗人所讥。” 清 顾炎武 《过矩亭拜李先生墓下》诗:“人生无贤愚,大节本所共。蹉跎一失身,岂不负弦诵。”

(4).身子失去控制。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李氏 子为千牛,与其儕类登 慈恩寺 塔,穷危极险,跃出槛外,失身而坠,赖腰带掛钉,风摇久而未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失身"一词在汉语中的核心含义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语义演变,现结合权威辞书作如下阐释:

一、字面义解析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释义,"失"表示丧失、失去,"身"指代身体或自身整体。二字组合构成动宾结构,字面含义为"失去对身体的控制权"。这种解释源自先秦典籍,《荀子·解蔽》中"心忧恐则口衔刍豢而不知其味"的表述,即暗含精神失控导致身体感知丧失的早期语义雏形。

二、引申义项发展

  1. 传统伦理指向 《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在封建时期的特殊含义,特指"女子未经婚配失去贞操"。此释义可追溯至汉代刘向《列女传》,其中记载的"贞妇不更二夫"观念,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身体自主权的道德约束。明清话本小说中常见"失身于人"的表述,均特指女性贞洁的丧失。

  2. 现代语义扩展 《当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补充了现代用法:① 泛指人身自由受限制,如"遭绑架失身匪窟";② 比喻违背本心的行为,如"失身事仇";③ 法律语境中指遭性侵害的客观事实。这种演变体现了语义范畴从性别特指到普遍适用的转化。

三、古今用法差异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指出,明代以前文献中该词多含被动意味,如《聊斋志异·庚娘》"妾遭毒手,失身非礼";而现代汉语则发展出主动用法,如"自愿失身"的表述,反映出社会伦理观念的转变。这种语用变化在《二十世纪汉语词汇发展史》中有详细论证。

网络扩展解释

“失身”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随语境变化,主要包含以下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丧失贞操
    传统指女性失去贞节,后也用于形容男女不正当关系。例如《史记》记载卓文君“失身于司马长卿”,沙汀小说中描述“失身改嫁”。现代语境中,该含义仍占主导,但带有一定道德评判色彩。

  2. 失去操守
    指违背道德或原则,如明代郎瑛批评赵松雪“失身仕元”,清代顾炎武诗句强调大节的重要性。


二、其他引申义

  1. 身体失控
    指因意外失去对身体的控制,如“失身坠崖”。

  2. 丧失生命
    古汉语用法,如《易经》中“臣不密则失身”,指因泄密招致杀身之祸。


三、现代非正式用法


四、使用注意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陂田贲彘壁听驳杂出去辞去打胡哨道民迭巘诋攻断种放气分床同梦复句告辞高谿公出寡君姑公孤藐国寳荒扰家竖惊黩金穣槛屋酷偿廉明公正丽康灵学柳叶篆漫文尼房盼盼茶茶峭屼庆牍曲诺容色润玉辱仕散花人神贵石弓市梢头霜晓肃给唐宋八大家文钞童騃通用化土歌外荒往数猥惰乌鸢现代派涎瞪瞪销伏逍遥台下水船谐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