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史阙文的意思、史阙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史阙文的解释

史书上阙而不书或已脱漏的文字。语出《论语·卫灵公》:“吾犹及史之闕文也。”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古之良史於书字有疑则闕之以待能者。”《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到了如今,不但见不着,听也听不着,竟算得个‘史闕文’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史阙文”是汉语中的一个典故性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词义解释

指史书中缺失或脱漏的文字。原指古代史官在记录历史时,对存疑或无法确认的内容采取空缺处理的方式。后来也衍生出比喻学问或文化知识存在缺失的含义。

二、出处溯源

  1. 原始出处:最早见于《论语·卫灵公》,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表达对古代史官严谨态度的认可。
  2. 注释延伸:汉代包咸注解为“古之良史于书字有疑则阙之,以待能者”,强调史官对存疑内容不妄加篡改的治史原则。

三、语义演变

从特指史书缺漏发展为两种引申义:

四、使用场景

  1. 学术讨论中描述古籍残缺问题,例如:“这篇竹简存在大量史阙文,需结合其他文献补证。”
  2. 委婉批评他人知识储备不足,例如:“他对这一领域的理解颇有史阙文之憾。”

注:关于该词的具体用例及古籍原文,可参考《论语·卫灵公》及何晏《论语集解》。若需更完整的文献考据,建议查阅权威历史词典或《论语》注疏本。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史阙文

史阙文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根据拆分部首和笔画可知,史阙文的首字是“史”,部首是“口”,总共有5画;第二个字是“阙”,部首是“门”,总共有15画;第三个字是“文”,部首是“文”,总共有4画。

来源与繁体

史阙文这个词来源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法言之短长,世阙其文。”意为平常的言辞无法表达事物之长短,而引用的史书却可以解释世间万物的长短之处。

在繁体字中,“史阙文”这个词的写法依然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古汉字中,首字“史”曾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上面有两个“戈”字,下面则是口形状,意味着战争事务记载的重要性;另一种写法是“至”字上面有一个“又”字,下面是口形状,意味着通过观察来获得知识。

第二个字“阙”在古时候的写法为一个“门”字上面加一个“白”字,意味着寺庙大门的洞开,代表知识的门户。

第三个字“文”在古时候的写法则是一个“寸”字上面是三个“门”字,意味着文字系统化、文化内涵的广阔。

例句

这位学者深入研究,对于史阙文的意义有着独特的解读。

史阙文的价值在于它可以记录并传承历史文化的精髓。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史学、史典、史册、文化、文献

近义词:史籍、史书、历史文献

反义词:当代文、当时文、现代文、时代文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