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史阙文的意思、史阙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史阙文的解释

史书上阙而不书或已脱漏的文字。语出《论语·卫灵公》:“吾犹及史之闕文也。”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古之良史於书字有疑则闕之以待能者。”《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到了如今,不但见不着,听也听不着,竟算得个‘史闕文’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史阙文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字义溯源和典籍用例中综合理解:

  1. 字义解析

    • 史:本指史官或史书,引申为历史记载。《说文解字》释为“记事者也”,强调其记录职能。
    • 阙:通“缺”,意为缺失、遗漏。《说文》注:“阙,门观也”,后假借为空缺义。
    • 文:指文字、文献,亦涵盖典章制度。

      三字组合直译为“史书中缺失的文字记载”,特指因年代久远、文献散佚或史官存疑而未载入正史的内容。

  2. 经典出处与深层含义

    该词源于《论语·卫灵公》:“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记载孔子感叹自己尚能见到史书存疑空缺的谨慎态度。此处强调史家对存疑史实应保持“存而不论”的严谨原则,体现中国传统史学“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实录精神(参考《春秋穀梁传·桓公五年》)。

  3. 文化引申义

    在学术语境中,“史阙文”衍生为三重内涵:

    • 文献学意义:指古籍中的脱简、讹误或亡佚篇章(如《汉书·艺文志》载“书缺简脱”);
    • 史学方法论:主张对存疑史事不作主观补缀,如司马光《资治通鉴》对无法考证的史实标注“今阙”;
    • 哲学隐喻:象征历史认知的局限性,如章学诚《文史通义》所言“天地间有阙文,即天地之憾也”。

学术参考文献

(注:因古籍原始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标注权威出版社版本信息以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史阙文”是汉语中的一个典故性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词义解释

指史书中缺失或脱漏的文字。原指古代史官在记录历史时,对存疑或无法确认的内容采取空缺处理的方式。后来也衍生出比喻学问或文化知识存在缺失的含义。

二、出处溯源

  1. 原始出处:最早见于《论语·卫灵公》,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表达对古代史官严谨态度的认可。
  2. 注释延伸:汉代包咸注解为“古之良史于书字有疑则阙之,以待能者”,强调史官对存疑内容不妄加篡改的治史原则。

三、语义演变

从特指史书缺漏发展为两种引申义:

四、使用场景

  1. 学术讨论中描述古籍残缺问题,例如:“这篇竹简存在大量史阙文,需结合其他文献补证。”
  2. 委婉批评他人知识储备不足,例如:“他对这一领域的理解颇有史阙文之憾。”

注:关于该词的具体用例及古籍原文,可参考《论语·卫灵公》及何晏《论语集解》。若需更完整的文献考据,建议查阅权威历史词典或《论语》注疏本。

别人正在浏览...

白鹾傍接板印边庾乘具酬荅蹙沓蹙踏带动等期电磁波鼎镬刀锯菄风飜译非独废务凤头冠脯枣官系嘿数红霞米化蝶浑淆护身咒僵化蹇缓煎烁检约兼朱重紫矫上浇俗碣文集纳靖重纪念册剧场军鼓考列考閲疗救猎碣林宗折巾六甲天书緑萍毛窍冥濛片玉浅切热水管日光灯伤命师师饰纹霜鹯填褊团纱忳诚瓦楞纸小按徙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