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萝月的意思、萝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萝月的解释

藤萝间的明月。 南朝 宋 鲍照 王延秀 等《月下登楼连句》:“髴髣萝月光,繽纷篁雾阴。” 唐 沉佺期 《入少密溪》诗:“相留且待鸡黍熟,夕卧深山萝月春。” 清 陆培 《摸鱼儿》词:“等萝月圆时,林枫染候,共尔説幽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萝月是汉语中一个富有诗意的复合词,由“萝”与“月”二字组合而成,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1. 字义溯源

    “萝”指蔓生植物,如女萝、松萝,多缠绕于树木或岩壁,象征幽隐之境;“月”即月亮,常寄托清冷、高洁之情。二者结合,字面意为“藤萝掩映下的月色”,凸显自然静谧之美。如《汉语大词典》释为“藤萝间的月色”,强调植物与月光交织的画面感。

  2. 文学意象

    该词为古典诗词典型意象,多见于描绘山居、夜色的场景。如唐代沈佺期《入少密溪》云:“萝月悬明镜,松风鸣夜弦”,以萝月喻山林明净,烘托超脱尘俗之境。宋代陆游亦在《夜坐园中至夜分》中写“岩空萝月小”,借微月穿萝的细节渲染孤寂氛围。此类用例凸显其作为隐逸文化符号的审美价值。

  3. 文化象征

    因萝类植物常生于幽谷,月光又具澄明特质,“萝月”被赋予高士情怀的隐喻。如《南史·隐逸传》载“松萝月夜”,即以自然物象象征士人不慕荣利之心志。明代高启《林间避暑》中“萝月吹凉”更深化了其作为精神清凉剂的哲学意涵。


主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第9卷第128页。
  2. 《全唐诗》卷九十五·沈佺期《入少密溪》,中华书局,1960年。
  3. 《剑南诗稿校注》卷三十八·陆游《夜坐园中至夜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4. 《南史》卷七十六·隐逸传,中华书局,1975年。
  5. 《高青丘集》卷十·高启《林间避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网络扩展解释

“萝月”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萝月”由“萝藤”和“月亮”组成,字面指藤蔓植物间的明月,形容月光被藤蔓枝叶遮挡后若隐若现的景象,常见于古典文学中描绘幽静朦胧的夜景。


二、意象与用法

  1. 自然意境
    通过“萝”与“月”的结合,既表现藤萝缠绕的植物形态,又暗示月光被枝叶过滤后形成的斑驳光影,常用于烘托山野、庭院的清寂氛围。例如:

    • 南朝鲍照《月下登楼连句》中的“髴髣萝月光”,描写月光透过藤萝的朦胧感。
    • 唐代沈佺期《入少密溪》以“夕卧深山萝月春”渲染隐逸山林的意境。
  2. 文学象征
    在诗词中,此词多借景抒情,暗喻时光流逝、孤寂心境或自然野趣。例如清代陆培《摸鱼儿》中“等萝月圆时”寄托对团聚的期待。


三、拓展说明

若需进一步探究相关诗句或文化背景,可参考《全唐诗》《汉魏六朝诗选》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案吏白齿青眉半子之谊抱负宝林八十一章仓琅根擦拳抹掌擦洗常好道敞朗常数驰意絺衣充车楚润催迸璀粲戴发含齿颠挤讹索负德孤恩改居搆哄构间挂履归终衮袍蓇葖寒鄙亨运宏识湖枭减字架子花脸解了侰涩救过不暇绝裙而去俊髦两两鍊行峦冈媚趣孽障偏精披视欠呵三怨成府删节本圣裁诗説饰知搜抉缩头缩颈五性小打扮儿下下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