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誓戒的意思、誓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誓戒的解释

(1).约束训戒。《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 郑玄 注:“誓戒,要之以刑,重失礼也。” 林尹 今注:“誓戒,约束警戒之也。祭祀大事,恐其失礼,先告之以失礼之刑而誓戒之也。” 明 方孝孺 《郊祀颂》:“誓戒大臣,大祀攸举。”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听其言也厉》:“居官则告諭可以当鞭朴,行师则誓戒可以当甲兵,此之谓‘听其言也厉’。”

(2).约束训戒的言辞。《清史稿·礼志一》:“大祀前三日,帝致斋大内,颁誓戒。辞曰:‘惟尔羣臣,其蠲乃心,齐乃志,各扬其职。敢或不共,国有常刑。钦哉勿怠!’”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誓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誓戒”包含两层含义:

    • 动词性:指通过誓言或规则进行约束、训诫,强调以严肃方式规范行为。例如《周礼·天官·大宰》提到祭祀时“掌百官之誓戒”,即通过刑罚威慑确保礼仪不失。
    • 名词性:指用于约束和警示的言辞或文告,如军事行动前的誓师宣言。
  2. 历史渊源与典籍出处

    • 最早见于《周礼》,在祭祀五帝的场合,由大宰负责对官员进行“誓戒”,郑玄注解释为“要之以刑,重失礼也”,即以刑罚强化礼法约束。
    • 后世沿用此概念,如明代方孝孺在《郊祀颂》中记载“誓戒大臣”,清代顾炎武则将“誓戒”引申为居官、行师时的训诫手段。
  3. 应用场景

    • 祭祀礼仪:古代重大祭祀前对参与者的行为规范,防止失礼。
    • 军事管理:行军前通过誓词严明纪律,如“敢或不共,国有常刑”的警示。
    • 行政约束:官员履职时以誓戒形式强调职责,类似现代宣誓制度。
  4. 语义演变
    从最初的刑罚威慑(如《周礼》),逐渐演变为更广泛的训诫手段,强调言辞的警示作用。例如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誓戒可以当甲兵”,突显其精神约束力。

“誓戒”是中国古代礼法制度中的重要概念,兼具强制性和教化性,反映了传统社会对秩序与规范的重视。

网络扩展解释二

《誓戒》的意思

《誓戒》是一个意为“发誓并坚守承诺”的词语。当人们做出承诺并真诚地发誓要遵守,守护自己的誓言时,就可以使用这个词。

誓戒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誓戒》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言字旁和戈字旁。言字旁代表“语言”,戈字旁表示“刀戈”。

根据笔画,这个词的拆分有12个笔画:言(7画)+ 戋(4画)+ 戈(4画)。

誓戒的来源

《誓戒》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在特殊场合或重要时刻会发誓来表达自己的诚意和决心。这种发誓并严守承诺的行为,被称为“誓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引申为表示承诺和坚守诺言的意思。

《誓戒》的繁体字

《誓戒》的繁体字为「誓戒」。

《誓戒》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誓戒」这个词的汉字写法稍有不同,主要是在字形上有所差异。例如,「誓」字在古代写作「訾」。

《誓戒》的例句

以下是《誓戒》的几个例句:

  1. 我对自己做出了誓戒,一定会好好努力。
  2. 她发誓戒掉了嗜好,从此不再沉迷其中。
  3. 他向全世界发誓戒绝一切不良行为。

与《誓戒》相关的词语

组词:发誓、坚守、承诺、守护、诺言。

近义词:宣誓、许愿、对誓。

反义词:放弃、背弃、违背。

别人正在浏览...

镺蔓避雨陵不认亲不臧不知老之将至摚突赪霞出现辏合毳幔丹纶凋敝顶峰帝垣恩寄房地产纷歧肤立鼓鼗涸落黄蕈幻海缓死圜钟降禧谫愚架屋叠床经师人表纠拿机械化峻阪科斧奎阁来路货硫酸落音祃祭蛮虫梦家免乳溟瀛蝻蝗攀今擥古膨张砌层入转塞笳设坐受制甩车黍米四载随岚唆使托分宛财魏观文章草五岳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