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石蜐的意思、石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石蜐的解释

1.见"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石蜐(shí jié),又称龟足、佛手贝、狗爪螺等,是一种生活在海洋潮间带岩石缝隙中的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蔓足亚纲的生物。以下是其详细释义及权威信息:

一、名称与分类

  1. 学名:Capitulum mitella(林奈命名)
    • 属于围胸目有柄蔓足类,外形独特,由石灰质壳板包裹的柄部与多枚壳板组成的头状部构成,状如龟足或佛手,故名“龟足”、“佛手贝”。
  2. 古称记载:
    •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石蜐》载:“石蜐生东南海中石上,蚌蛤之属。形如龟脚,壳如蟹螯,其色紫。”

二、形态特征

三、分布与价值

  1. 地理分布:

    中国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及台湾海域常见,日本、东南亚亦有分布。

  2. 食用与药用:
    • 食用价值:肉质鲜嫩,闽粤地区称“海鸡脚”,为名贵海产。《中华本草》载其味甘咸、性平,可利水消肿。
    • 药用记载:《中国药用动物志》指出其肉可治水肿、小便不利,壳煅烧研末外用治痈肿。

四、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动物志·无脊椎动物卷》(科学出版社)
  2. 《中国海洋物种多样性》(海洋出版社)
  3. 《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
  4. 《福建海洋经济生物图鉴》(厦门大学出版社)

(注:因部分古籍及专业文献无公开电子版链接,此处保留来源名称以供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石蜐”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不同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生物学定义(海洋生物)

石蜐是一种海洋节肢动物,属于蔓足类,具有药用价值:

  1. 形态特征
    体部分为头状部和柄部。头状部宽约30mm,由8块主壳板(包括吻板、楯板、峰板等)及约24片小型壳板组成,表面有明显生长线;柄部肉质柔软,覆盖细小石灰质鳞片,可伸缩附着于岩石缝隙中。
  2. 生境分布
    常群居于东海、南海沿岸中高潮带的清澈海水岩石区,遇外界刺激会缩入石缝。
  3. 药用价值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药理实验显示其提取液可抗心肌缺血,提高缺氧耐受力。

二、成语释义(shí jié)

作为汉语成语,“石蜐”比喻人或事物顽固坚定:


注意:生物学中的“石蜐”与成语中的“石蜐”无直接关联,属同形异义词。若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中医典籍或成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部首层波嘲戏虫薨同梦窗孔搭挂攩护酖溺单行法店舍断折泛槎防患抚俗功费官民衮叠函商函夏画肆昏瞢家步讲谟浇靡节鄂极尽扛帮科校渴葬困心横虑陵愤陵跨流行歌曲楼舡挛拳买菜埋天怨地摸底昵款剽取评究讫今塞规三足乌纱帽圆领稍迁沈虎神睿侍候收顿收发室套用田脚尾生抱柱无畴类无期别相对新亭响马小腆西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