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书·苏武传》:“且单于信汝,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平心持正”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拼音:píng xīn chí zhèng
含义:指主持公正,不偏不倚,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源自东汉班固《汉书·苏武传》中的记载: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此处强调苏武批评对方未能公正裁决,反而挑拨矛盾。
“汝不能平心持正,反欲借此挑衅,观祸败!”(蔡东蕃《前汉演义》第七十五回)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法官、仲裁者等角色需具备的公正品质,也可引申至日常事务中要求客观判断的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书》原文或权威词典释义。
《平心持正》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保持心态平和、保持态度公正。它由三个字组成,分别是“平”、“心”和“持正”。
以下是对每个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1. “平”字,拆分部首是“干”,共有5画。
2. “心”字,拆分部首是“心”,共有4画。
3. “持正”中,“持”字的拆分部首是“手”,共有9画;“正”字的拆分部首是“止”,共有5画。
作为一个成语,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内外的和谐平衡,所以提出了“平心持正”这个概念。
对于繁体字,成语《平心持正》的写法是相同的。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成语《平心持正》的字形略有不同。例如,“平”字的古体字形是“並”,“心”字的古体字形是“忄”,“持”字的古体字形是“時”,“正”字的古体字形是“止”。这些古体字形体现了古代汉字的演变和书写的历史特点。
以下是几个使用《平心持正》成语的例句:
1. 他在处理纷争时,总能保持平心持正的态度。
2.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学会平心持正地应对。
3. 作为一名法官,他一直坚持平心持正地审判每一个案件。
除了成语《平心持正》,还可以通过组词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例如:“平心静气”、“持之以恒”等。
与《平心持正》意思相似的成语有:“公正无私”、“心平气和”等。
反义词是指意思相反的词,与《平心持正》反义的词可能是一些负面的词,例如:“偏见”、“主观”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