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徒裎的意思、徒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徒裎的解释

赤脚露体。《战国策·韩策一》:“山东之卒,披甲冒胄以会战, 秦 人捐甲徒裎以趋敌。” 鲍彪 注:“裎,裸也。”《史记·张仪列传》引作“徒裼”。 司马贞 索隐:“徒者,徒跣也。裼,袒也,谓袒而见肉也。” 严复 《救亡决论》:“火器致人,十里而外;为时一分,一机炮可发数百弹,此断非徒裎奋呼、迎头痛击者所能决死而幸胜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徒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词义

“徒裎”指赤脚露体的状态,通常用于描述不穿鞋袜、不披甲胄的裸露身体形象。其中:


二、文献出处与用法

  1. 军事场景
    在《战国策·韩策一》中,描述秦军作战时提到:“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指秦兵脱去铠甲、赤身冲向敌人,体现其勇猛。
    《史记·张仪列传》中写作“徒裼”,司马贞索隐解释为“袒而见肉”,进一步佐证其含义。

  2. 近代引用
    严复在《救亡决论》中用“徒裎奋呼”形容赤身迎敌的士兵,对比现代火器的杀伤力,强调传统肉搏战术的落后。


三、近义词辨析


四、总结

“徒裎”多用于古代文献,既反映士兵的勇猛无畏,也暗含缺乏防护的劣势。其词义可通过“徒跣”“袒裼”拆分理解,近义词“徒裼”在用法上与之互通。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徒裎的意思

《徒裎》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浮名虚誉”或者“徒有虚名”。表示一个人只拥有虚幻的声誉和名望,但缺乏实际的才能或成就。

拆分部首和笔画

《徒裎》的部首是“彳”,总共有9个笔画。

来源

《徒裎》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模糊,据推测可能是由“徒”和“裎”两个字合并而成。其中,“徒”表示无用、空虚,而“裎”则表示虚名、空谈。

繁体

《徒裎》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徒誠」。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徒裎」可能会写成「徒稱」或「徒稚」,但意思和用法仍然相同。

例句

1. 他虽然嘴上说得很厉害,但实际上是个徒裎之人。

2. 这位明星只靠炒作和噱头走红,是一个完全的徒裎。

组词

组词可以是:徒劳、徒然、徒步等。

近义词

近义词有:虚名、************、骄傲自大。

反义词

反义词有:实干、真才实学、脚踏实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