忝冒的意思、忝冒的详细解释
忝冒的解释
犹言滥竽充数。 唐 白居易 《初授拾遗献书》:“但言忝冒,未吐衷诚。” 宋 范仲淹 《让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表》:“而其下将佐,覩臣忝冒,必思侥倖,岂復有实效之心。”《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 蒙正 虽登显位,然其风望不为忝冒。”
词语分解
- 忝的解释 忝 ǎ 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忝在知交。忝属知己。忝列门墙(愧在师门)。忝为人师。 笔画数:; 部首:小; 笔顺编号:
- 冒的解释 冒 à 向外透或往上升:冒烟(.烟往上升;.发怒)。冒汗。冒尖。 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等),顶着:冒雨。冒险。冒死。 不加小心,鲁莽,冲撞:冒失。冒昧。冒进(不顾具体条件,急躁进行)。 用假的充当真
专业解析
"忝冒"是一个文言色彩浓厚的谦辞,主要用于表达因自身才德不足却担任了某个职位或承受了某种恩惠而感到惭愧不安的心情。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
核心释义:
- 愧居其位;不称职而冒任:指才德不足以胜任所担任的职务或名位,却身在其位,因而感到羞愧。这是最核心、最常用的含义。它强调了一种因能力、德行与职位不匹配而产生的内心不安和自谦。
- 愧受恩惠:有时也引申为对承受了不应得或过分的恩惠、荣誉感到惭愧。
-
词源与构成:
- 忝 (tiǎn):本义为羞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表示自己的行为使他人受辱或自己有愧于对方。例如“忝列门墙”(愧在门下,谦称自己是某人的学生)、“忝在知交”(愧为您的朋友)。
- 冒 (mào):有“顶着”、“冒充”、“冒昧地承担”之意。在这里主要指“冒昧地居于(某职位)”或“冒昧地承受(某恩惠)”。
- 因此,“忝冒”二字结合,生动地表达了“心怀愧疚地冒昧占据(职位)或承受(恩惠)”的意思。
-
典型用法与语境:
- 多用于古代官员向皇帝上书或文人自述时,表达对自己官职、名位或所受恩宠的谦逊态度。
- 常出现在奏章、书信、自述文章中。
- 例句:
- “臣学识浅陋,忝冒高位,夙夜忧惧,恐负圣恩。” (出自欧阳修《辞免青州第三札子》,大意:我学识浅薄,惭愧地居于高位,日夜忧虑恐惧,唯恐辜负了皇上的恩典。)
- “某以非才,忝冒过分。” (出自苏轼《谢除龙图阁学士表》,大意:我以平庸之才,惭愧地承受了过分的恩宠/职位。)
- 这些例子都清晰地展现了说话者对自己所处位置或所受待遇感到不安和自谦。
-
现代使用:
- 在现代汉语中,“忝冒”的使用频率极低,几乎只出现在极少数仿古、书面或刻意追求典雅庄重的语境中。日常口语和一般书面语中基本不用。
- 其含义和谦逊精神在现代常用“才疏学浅,恐难胜任”、“受之有愧”、“深感惭愧”等更通俗的表达来替代。
权威引用参考:
- 释义依据:主要参考《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对“忝冒”词条的释义:“犹言滥竽充数。谓才德不足而冒居其位。” 以及《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的相关解释。在线可参考权威汉语词典网站如汉典 (zdic.net): https://www.zdic.net/ (搜索“忝冒”)。
- 例句出处:
网络扩展解释
“忝冒”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自谦语境,表达对自身能力或地位的谦逊态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忝冒”意为滥竽充数或不称职地占据某个职位,带有明显的自谦色彩。通常用于表示自己虽居其位但能力不足,或因侥幸获得地位而感到惭愧。
二、词素分解
- 忝 (tiǎn):本义为羞辱、有愧,常作谦辞使用,如“忝列门墙”(谦称自己愧为某人学生)。
- 冒 (mào):原指覆盖、顶替,引申为冒名顶替或不配位。
三、文献用例
- 唐代白居易《初授拾遗献书》:“但言忝冒,未吐衷诚。”——表达担任官职后的自谦。
- 宋代范仲淹《让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表》:“而其下将佐,覩臣忝冒,必思侥倖。”——以“忝冒”自述不配高位,警示他人勿效仿。
-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评价吕蒙正:“虽登显位,然其风望不为忝冒。”——肯定其虽居高位却未滥竽充数。
四、使用场景
古代官员上书或文人自述时,常用此词表示对职位、荣誉的谦逊态度,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查阅《白居易集》《范文正公集》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遨赏百喙如一白殭百世流芳包子霸心嬖姬参寥子垂没醇味崔蔡粹语当行出色调运翁东南亚笃剧蛾眉班耳目闭塞法门偾兴富溢弓弝官厅观榭故州害处韩彭茠刺混合语嶕嶢金景稽实旧调重弹喟然长叹理问漏洞搂沟子密画捻梢子鸥社平白无故强辨勤实穷劲穷追不舍散耍槮梢术法四子送达素习汤罗透晰蔚荟无表雪王章峡谷遐暨先儿嚣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