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投供的意思、投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投供的解釋

清 代候選官按期至吏部投呈本人履曆以待铨選。《清會典事例·吏部·漢員铨選》:“ 康熙 二年定,人文到部,每月初一投供。”《六部成語注解·吏部》“投供”:“此員将得選缺,則吏部召之來署,令其書寫履歷單一紙呈交,以憑查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投供”是清代官員選拔制度中的術語,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1. 定義與流程 指候選官員按吏部規定日期報到,親自書寫履曆單(稱“親供”),提交至吏部文選司等待铨選的過程。此制度要求官員每月初一到吏部投遞材料,以便核查資格。

  2. 曆史背景 該制度在康熙二年(1663年)被正式确立,《清會典事例·吏部·漢員铨選》明确記載了“每月初一投供”的規定,反映出清代官員選拔的規範化流程。

  3. 相關術語

    • 親供:官員親筆書寫的履曆單,是“投供”的核心材料。
    • 選缺:指官員職位空缺時,吏部通過投供程式選拔合適人選填補。
  4. 制度意義 通過定期提交履曆,吏部能動态掌握候選官員信息,便于統籌調配職位,同時強化了中央對官員任用的控制權。

擴展說明:投供制度體現了清代官僚體系的嚴密性,候選官員需嚴格遵守時間與程式要求,否則可能影響仕途。該機制與科舉、考課等共同構成清代官員選拔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投供》

《投供》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彙,其中“投”指的是将物體投入,而“供”指的是奉獻或提供。因此,《投供》可以理解為将物體投入或提供給他人使用或享受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投供》的第一個字“投”是一個由“手”部和“殳”部組成的漢字。它的五筆編碼為BHHQ,總共有十五畫。

《投供》的第二個字“供”是一個由“人”部和“亻”部組成的漢字。它的五筆編碼為YWNN,總共有八畫。

來源與繁體寫法

《投供》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字中,并在曆史上被廣泛使用。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投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代有所差異。《投供》在古代寫法中的第一個字“投”在小篆中寫作「」,隸書中寫作「」,而行書中寫作「」。第二個字“供”在小篆中寫作「」,隸書中寫作「」,而行書中寫作「」。

例句

以下是幾個使用《投供》的例句:

1. 他把投供給了需要幫助的人。

2. 我将會投供我不再需要的舊衣物給慈善機構。

3. 這家公司緻力于投供高質量的産品和服務。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投票、投入、投資、供應、供養、供詞。

近義詞:奉獻、給予、提供、供給。

反義詞:索取、收取、拒絕、剝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