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和羹的意思、和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和羹的解释

(1).配以不同调味品而制成的羹汤。《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贝锦以繁采发华;和羹以盐梅致旨。”后用以比喻大臣辅助君主综理国政。 唐 钱起 《陪郭令公东亭宴集》诗:“不愁懽乐尽,积庆在和羹。”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二:“举朝水火和羹苦,于野玄黄战血重。”

(2).喻宰辅之职。 宋 王禹偁 《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弄印之名已著,和羹之命爰行。”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和羹”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其解释可从字面本义、历史典故及比喻义三个层面展开,具体如下:

1.字面本义

“和羹”指用不同调味品调和制成的羹汤。其中,“和”意为调和,“羹”指用肉、菜等煮成的带汁食物。古代常以盐、梅等调料调配羹汤的咸酸滋味,如《尚书·说命下》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这一用法强调通过协调多种元素达到美味和谐的状态。

2.历史典故与比喻义

源自《尚书》的典故被引申为政治隐喻:

3.现代引申含义

在当代语境中,“和羹”作为成语,还可比喻将不同事物或意见融合,达成和谐共处的状态。例如协调多元文化或团队合作时,可形容为“和羹”。

4.文化关联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文献、诗词用例及现代语义演变,若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尚书》《左传》等典籍,或查阅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和羹

和羹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和》和《羹》。

《和》的部首是口,共有8个笔画;《羹》的部首是羊,共有19个笔画。

和羹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司徒·大宰》。和羹在古代是指将多种不同的食材煮在一起,调配成一道汤或糊状的食物。

在繁体字中,和羹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和羹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说文解字》中将和羹写作「〡㕣」。

以下是一个例句:
1. 她喜欢煮和羹,用不同的食材制作出丰富而美味的汤品。

以下是一些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和羹品尝、和羹吃饭、和羹餐厅

近义词:混合羹、杂烩

反义词:单一食材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