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武士之服。《周礼·春官·司服》“凡兵事,韦弁服” 汉 郑玄 注:“今时伍伯緹衣,古兵服之遗色。” 贾公彦 疏:“纁赤之衣,是古兵服赤色遗象。” 汉 张衡 《西京赋》:“緹衣韎韐,睢盱拔扈。” 宋 司马光 《百官表总序》:“重以藩方跋扈,朝廷畏之……遂有朝编卒伍,暮拥节旄,夕解緹衣,旦紆公袞者矣。”
(2).借指武士。 清 周亮工 《送王庭一入楚序》:“当予戊戌就逮时,緹衣闭予舴艋中,卫以甲士,謡諑之音日夜弗息。”
“缇衣”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字词构成
“缇”指红黄色或丹黄色(),古代常用于服饰染色;“衣”即服装。合称指特定颜色和用途的服饰。
核心释义
颜色与象征
缇衣以红黄色(丹黄)为特征,可能与古代军服尚赤的传统相关,象征威严与勇武()。
注:部分资料提及“红色礼服”一说(),但更权威文献多指向武士服。
历史用例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描述古代军事或礼仪场合的服饰或武士群体。
缇衣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用缇丝织成的衣物。缇丝是一种红色的丝绸,因此缇衣通常指的是红色的衣物。
缇字由缶部和丝部组成。缶部表示容器,丝部表示丝绸。它的总笔画数为11画。
缇字最早是出现在《说文解字》这本古代汉字字典中。它的繁体字为緹,基本保留了原有的结构和意义。
在古代,缇字的书写方式可能会有些不同于现代。古人在纸上用毛笔写字,因此字形较为书法化。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请参考相关资料。
1. 他身穿一袭华丽的缇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山寨里的少女们都喜欢穿着缇衣,显得娇艳欲滴。
缇纞(指缇丝编织的细带子)、缇幕(用缇丝制作的帐幕)。
红衣、丹衣。
青衣、黑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