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听治的意思、听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听治的解释

断狱治事。《周礼·天官·太宰》:“王眡治朝,则赞听治。” 郑玄 注:“王视之,则助王平断。”《墨子·非乐上》:“与君子听之,废君子之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史记·孝文本纪》:“此细民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听治”是汉语古典文献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君主或执政者通过听取政事、审理案件来实现治理。该词由“听”与“治”两个语素构成:“听”本义为以耳闻声,引申为受理、裁断,《说文解字》释“听”为“聆也”;“治”指管理、安定,《玉篇》注“治,理也”。二者结合后形成政治术语,特指古代统治阶层的执政行为。

从词源发展来看,“听治”最早见于《尚书·周官》:“成王听治,周公制礼”,此处指周成王亲政后处理国家事务。至秦汉时期词义扩展,《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皇帝听治,作制明法”,强调君主通过律法裁决政务的治理模式。汉代郑玄在《礼记注疏》中进一步阐释:“听治者,兼听朝政与断狱也”,说明该词包含行政决策与司法审判双重内涵。

在具体文献用例中,该词存在三类典型语境:其一指君主日常理政,如《汉书·元帝纪》言“朕夙夜听治,不敢荒宁”;其二指审理诉讼案件,如《宋史·刑法志》载“州县听治,务在明允”;其三引申为广义的社会治理,《资治通鉴》有“听治四方,犹运之掌”的比喻用法。现代汉语中,该词主要作为历史词汇保留在学术研究领域。

词义辨析需注意其与“听政”的差异: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指出“听治重在决断,听政偏于咨询”,前者强调决策权威,后者侧重纳谏过程。当代《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释义为“听取处理政事”,印证其作为古代政治术语的稳定性。

网络扩展解释

“听治”是一个具有历史语境的中文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核心含义
    指“断狱治事”,即审理案件、处理政务。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统治者或官员处理司法事务的行为。

  2. 构词解析

    • 听:古汉语中除“聆听”外,还指“审理案件”,如《周礼》中“王视治朝,则赞听治”即指协助君主处理政务。
    • 治:指治理、管理,此处特指司法治理。

二、文献用例

  1. 《墨子·非乐上》
    “与君子听之,废君子之听治”,说明音乐活动会干扰官员处理政务的效率。
  2. 《史记·孝文本纪》
    汉文帝提及“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表示对某些轻罪不再追究司法责任。

三、现代语义延伸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引申为“服从管理、遵守纪律”,但这一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是基于字面义的再解读。建议在正式语境中优先采用“断狱治事”的古典含义。

四、使用建议

别人正在浏览...

白话戏捭棁宝瓮薄游报珠鸊鹈泉步骤惨败草娘插打敕头点勘阏逢二司分许副宪格格宫襜龟将规容皇衢回肠见徒积草纪载掬诚撅皇城,打怨鼓峻剂郎都硠硠量定炼金术銮驾伦敦落斧鲁圣率心梅丸面弹喷吐平披云绮合曲鬯劬顇审别深邈摄属涉想市尺殳书私有制度螳拒贴方兔宫腕法细别信贷新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