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教的意思、聽教的詳細解釋
聽教的解釋
聽受教言。《三國演義》第四六回:“ 肅 曰:‘連日措辦軍務,有失聽教。’”
詞語分解
- 聽的解釋 聽 (聽) ī 用耳朵接受聲音:聽力。聽寫。聽覺。聆聽。洗耳恭聽。 順從,接受别人的意見:言聽計從。 任憑,隨:聽任(坣 )。聽憑。聽之任之。 治理;判斷:聽訟(審理案件)。聽政。 量詞,指馬口鐵密封
- 教的解釋 教 à 指導,訓誨:教習。教頭。教正。教師。教導。管教。請教。教學相長。因材施教。 使,令:風能教船走。 指“宗教”:教士。教主。教皇。教堂。 姓。 學 教 ā 傳授:教課。你教給我做。 學 筆畫
網絡擴展解釋
“聽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聽受教言”,即虛心接受他人的教導或建議。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
- “聽”指用耳朵接受聲音,引申為服從、接受;“教”指教導、教誨。組合後強調主動聽取并遵從他人的指導。
- 引申意義
- 常用于形容謙遜的态度,如《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中魯肅所言:“連日措辦軍務,有失聽教”,表達因事務繁忙未能及時接受指教的歉意。
二、用法與語境
- 古代文獻:多見于古典小說或曆史文本,體現尊師重道或上下級間的禮儀。例如《東周列國志》中秦王對範雎說“專意聽教”,以示尊重。
- 現代使用: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多出現在成語或特定表達中,如“聽教從學”。
三、相關延伸
- 近義詞:受教、聆教、納谏。
- 反義詞:固執、忤逆、剛愎自用。
- 文化内涵:反映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虛心學習”的推崇,如《論語》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的理念。
四、注意事項
該詞在現代口語中較為書面化,日常交流中可用“接受指導”“聽從建議”等替代。若需引用古典語境,需注意搭配的正式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聽教
聽教是一個常用的詞語,主要指的是傾聽他人的教誨、指點。下面将對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聽(⼝⼴):指的是傾聽、聽聞的意思。
教(⼩⽊夕):指的是教導、指點的意思。
來源
《廣韻》是一個古代的字典,該詞最早出現在其中。《廣韻》是唐代沈約編纂的韻書,對當時的字音進行了收集和整理。
繁體
聽教的繁體寫法為「聽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聽教」的寫法與現今略有不同,教字的上半部分為「孝」字的上半部分。這種寫法強調了傾聽并執行教誨的重要性。
例句
1. 聽教有益于學習和成長。
2. 學習中要虛心聽教,才能不斷提高自己。
組詞
聆聽、聽從、傾聽、教誨、指點。
近義詞
傾聽、聽聞、聆聽。
反義詞
不聽、忽視、無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