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声细语。《新唐书·姚绍之传》:“ 嶠 等数附 承嘉 耳呫嚅。”
“呫嚅”可能是“嗫嚅”的笔误。以下是相关解释:
嗫嚅(niè rú)
指欲言又止、吞吞吐吐的样子,常见于描述人因胆怯或犹豫而不敢直言。例如:“他嗫嚅半天,始终没说出真相。”
关于“唊”的补充说明
“唊”有两个读音:
若您想查询其他组合词或需要进一步辨析,可提供更多上下文,我将协助核实。
《呫嚅》是一个汉字词语,音读tī shǔ。它的意思是指说话含糊不清或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
《呫嚅》的汉字由6个笔画组成,其中部首是口(kǒu),偏旁是舌(shé)。
《呫嚅》的字形、音读、义项都是根据《康熙字典》编写而来。
《呫嚅》的繁体字为
呫: ㄉ又䖴⺩
嚅: ⺌又呂又臼
在古代,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类似的。例如,字形有可能由6个不同的笔画构成,但整体的意思和发音都保持一致。
1.他说话总是呫嚅不清,我们无法理解他在说什么。
2.她在激动的时候,常常呫嚅地哭诉着自己的苦衷。
1.呫嚅不清:含糊不清地说话或发出声音。
2.呫嚅作响:发出呫嚅声。
3.呫嚅声:指含糊不清的声音。
1.模糊:含糊不清。
2.不清晰:不清楚;不明了。
3.含混:不明确;含糊。
1.清晰:清楚;明确。
2.明了:理解;明白。
3.明确:清楚;明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