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he finest cream]∶酥酪上凝聚的油
作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醍醐。——《本草纲目·兽一》引寇宗奭
(2) [nirvana;Buddhist truth]∶佛教用以比喻一乘教义。如天台宗喻《法华》为醍醐,真言宗喻陀罗尼藏为醍醐
(1).从酥酪中提制出的油。《大般涅槃经·圣行品》:“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穌,从生穌出熟穌,从熟穌出醍醐。醍醐最上。” 唐 裴铏 《传奇·江叟》:“龙既出,必衔明月之珠而赠。子得之,当用醍醐煎之三日,凡小龙已脑疼矣。” 苏曼殊 《遁迹记》:“是时又有自然地味,出凝地面,犹如醍醐。”
(2).佛教用以比喻佛性。《大般涅槃经·圣行品》:“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言醍醐者,喻於佛性。”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一:“醍醐长发性,饮食过扶衰。” 清 金农 《送性原上座还青浦》诗:“梦醒槐根日未晡,愿闻妙法阐醍醐。”
(3).比喻美酒。 唐 白居易 《将归一绝》:“更怜家醖迎春熟,一瓮醍醐待我归。”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救女》:“但愿杯行无数,开怀畅饮醍醐。” 郭沫若 《蜀道奇》诗:“果然为云为雨梦模糊,诗中之情趣,酒中之醍醐。”
醍醐是汉语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词义解析
"醍醐"本指精制的乳酪制品,《汉语大词典》记载其为"牛乳经反复提炼而成的精华",《说文解字》注"醍"为"清酒也",后引申代指事物精粹。佛教典籍中特指通过五次牛乳提炼工序得到的最高纯度乳制品,象征佛法精髓,《涅槃经》云:"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
二、词源演变
该词源自梵语"dadhi-manda",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译作"醍醐",后随佛教传播融入汉语体系。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其药用价值:"醍醐,性滑,物盛皆透,惟鸡子壳及壶卢盛之不出。"
三、文学应用
在诗词中多喻指智慧启迪,如白居易《嗟发落》"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成语"醍醐灌顶"更成为觉悟真理的经典比喻。清代《红楼梦》第六十三回用"醍醐香冽"形容美酒醇厚。
四、现代语义
当代《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其双重含义:既指传统乳制品精粹,又保留佛教哲学中"最高佛法"的象征意义,在语言学范畴属于典型的文化借词现象。
“醍醐”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以上内容综合了《本草纲目》、佛教经典及语言学分析(来源:、、、等),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相关文献。
晻曶被搭子绷场面嗶哩礴喇壁立千仞毙死碧油车不偢不倸彩头蝉翼本吹乐出没聪鉴丛杂大愚点额蠹蟫官仪桂燎呵辟篁径滑胎湖畔节撡筋竿金相峻激沮扰克拔纩衣库司蓝色戮力同心偻儸幕属木作鸟机昵媟浓烈攀登七思八想榷关屈身儒者山魅室妇首项说大口数贫嘴素晖随车瑞探采弢弓土寇卫冕五代十国五谷囊下臣鮝鹤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