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吝骄的意思、吝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吝骄的解释

吝啬而骄傲。谓固执己见,盛气凌人。语出《论语·泰伯》:“如有 周公 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餘不足观也已。” 刘宝楠 正义:“骄是自矜其才,吝是靳己所有。” 明 李贽 《答周二鲁书》:“彼此锋鋭益甚,光鋩愈炽,非但无益而反涉于吝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吝骄”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语词汇,属于文言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单独使用。它由“吝”和“骄”两个字组合而成,其含义可以从这两个字的字义及其在典籍中的结合来理解:

  1. “吝”的含义:

    • 本义指吝啬、小气、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或所有物而不愿给予或分享。《说文解字》释为:“吝,恨惜也。” 引申为吝惜、舍不得、过分爱惜(常含贬义)。
    • 在品德层面,“吝”也指一种不良的品性,即心胸狭窄、气量小、不能容人容物。如《论语·泰伯》中提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这里的“吝”即指这种品德上的缺陷。
  2. “骄”的含义:

    • 本义指马高大健壮。《说文解字》释为:“骄,马高六尺为骄。” 引申指人自高自大、傲慢、看不起别人。
    • 指一种骄傲自满、盛气凌人的态度或性格。
  3. “吝骄”的复合含义:

    • “吝骄”一词并非现代常用词,其核心含义源于古代典籍,特别是儒家经典对个人修养的论述。它通常指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的两种不良品德:
      • 吝: 指在财物、知识、德行上吝啬、小气、不能施予、气量狭小。
      • 骄: 指在态度上骄傲自满、傲慢无礼、盛气凌人。
    • 因此,“吝骄”合起来,形容一个人既吝啬小气、心胸狭窄,又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这是一种非常负面的品性评价,表示此人品德上有重大缺陷。
  4. 典籍出处与权威解释:

    • “吝骄”最著名的出处是《论语·泰伯》: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 释义(参考权威注疏): 孔子说:“即使一个人拥有像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假若他既骄傲又吝啬(心胸狭窄、小气),那么他其他方面(的才能)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参考来源: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或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
    •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这句话的注解也点明了“骄”与“吝”的含义及其危害:“骄者矜高,吝者鄙啬。” 即骄傲是自高自大,吝啬是鄙陋小气。
    •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在讲解《论语》此句时,也明确将“骄且吝”解释为“骄傲而且吝啬”。

“吝骄”是一个古语词,意指骄傲自大且吝啬小气(心胸狭窄)。它描述了一种集傲慢无礼与心胸狭隘、不能容人容物于一体的负面品性。该词的核心出处和权威解释源于《论语·泰伯》,孔子以此强调品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即使有卓越的才能,若兼具“骄”与“吝”这两种恶德,其才能也不足称道。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吝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结合古典文献和现代解释进行详细分析:

一、基本释义 “吝骄”指吝啬而骄傲,形容人既固执己见又盛气凌人。该词由“吝”(过分爱惜财物或才能)与“骄”(自大傲慢)两个负面特质组合而成,强调双重性格缺陷。

二、词源与出处 源自《论语·泰伯》中孔子对品德的论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清代学者刘宝楠在《论语正义》中注解:“骄是自矜其才,吝是靳己所有”,即骄傲源于自恃才能,吝啬表现为对自身优势的过度保守。

三、结构分析

四、用法与影响 该词多用于批评性语境,如明代李贽《答周二鲁书》用“吝骄”形容争辩中锋芒过盛反而陷入偏执的状态。在当代语境中,可引申用于描述某些恃才傲物、不愿分享资源或知识的行为。

注:该词属于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对古典文献的解读或特定文化评论中。

别人正在浏览...

案验白豆并州刀测角器朝辞钞局错案打底大夏癫癫倒倒钝惛酆琅峯头拂逆好惹河马慌促菅蘧嚼嚼接毂矜倨鸡鹜相争朗襟雷峰轠席连遱炼养离歌灵计隆象买易摹本内兵内朝官尿牀子趴趴凳髬髵迁于乔木敲门砖七男八婿清恙啓手啓足桡动脉森伯伤寒论山菊扇枕温被沈肃神心时候霜风丝笼特宥咼氏危朗为之地问名财萧疎歙动屑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