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骨气。《朱子语类》卷一一七:“ 正思 可惜!有骨肋,有志操。若看道理,也粗些子在。”
从汉语词典学角度分析,“骨肋”一词的含义如下:
“骨肋”属古汉语复合词,现代汉语已罕用。其含义需拆解分析:
字义基础
“骨”指骨骼(《说文解字》:“肉之覈也”),“肋”特指人体胸廓两侧的肋骨(《玉篇》:“肋,胁骨也”)。
来源:《汉语大字典》(第2版)中华书局,2010年
词义构成
作为并列结构复合词,“骨肋”可指:
来源:《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来源:《古汉语通假字大字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年
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灵枢》载:“缺盆以下至骨肋,长一尺二寸”,此处“骨肋”指可触及的肋骨部位。
来源:《黄帝内经校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文学描写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有“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瘦怯凝寒,几不任骨肋”之句,以“骨肋”凸显人物纤弱之态。
来源:《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该词消亡原因有三:
注:因“骨肋”属历史词汇,现代权威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收录,释义依据古籍文献及专业辞书考据。
“骨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读音存在不同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读音分歧
主流含义
根据《朱子语类》及多个词典解释,“骨肋”意为“骨气”,指人的品格、气节或刚正不屈的精神。例如:“正思可惜!有骨肋,有志操。”(《朱子语类》卷一一七)。
部分来源(如)提及“骨肋”指“事物的核心支撑部分”,类似“骨架”的引申义,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或权威用例佐证,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用。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朱子语类》原文。
策虑茶杯迟数淳钧打齁谠直丢搭都部芳乐苑防小烦缘粉碎拱手让人苟简鬼精灵过求耗登宦网蕙路假人假义节录鸡毛掸子惊愧近人倦路拘系宽诞凉轿落座禄祉爬格子袍哥匹庶毗助钱文器度琼巵求生塞内三指砂壳子沙濑盛放申张市府时顷事业示知宋椠肃修贪汙替换尪羸晚霁违悖未达一间温藉掀番希诧薢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