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馬的意思、天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馬的解釋

(1).駿馬的美稱。《史記·大宛列傳》:“初天子發書《易》,雲‘神馬當從西北來’。得 烏孫 馬好,名曰‘天馬’。及得 大宛 汗血馬,益壯,更名 烏孫 馬曰‘西極’,名 大宛 馬曰‘天馬’雲。”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天馬出西北,由來從東道。” 唐 王維 《送劉司直赴安西》詩:“苜蓿隨天馬,蒲桃逐漢臣。” 清 黃遵憲 《香港感懷》詩之九:“指北 黃龍 飲,從西天馬來。”

(2).傳說中獸名。《山海經·北山經》:“又東北二百裡,曰 馬成之山 ,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

(3).神馬。《漢書·禮樂志》:“太一況,天馬下,霑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權奇,籋浮雲,晻上馳。體容與,迣萬裡,今安在,龍為友。”《雲笈七籤》卷八四:“忽見太一以天馬來迎於寝卧之前。” 明 劉基 《走馬引》:“精誠感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馬從天來,揮霍雷電揚風埃。”

(4).星名。屬于西方七星中的奎宿。《晉書·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車禦官也。其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馬。”

(5).螳螂的别名。《呂氏春秋·仲夏》“仲夏之月……螳蜋生” 漢 高誘 注:“螳蜋,一曰天馬。”《爾雅翼·釋蟲二》:“螗蜋(螳螂)…… 許叔重 又雲:世謂之天馬。蓋驤首奮臂,頸長而身輕,其行如飛,有馬之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天馬在漢語中是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闡釋:


一、本義:神話中的神獸

指古代傳說中能飛行天際的神馬,常被描述為生有雙翼、踏雲而行。此意象最早見于《山海經》《史記》等典籍,象征超凡脫俗的力量。

例證:

《史記·大宛列傳》載:“(西域)多善馬,馬汗血,其先天馬子也。”此處“天馬”指漢代西域進貢的汗血寶馬,後被神化為天界坐騎 。


二、引申義:卓越不凡的才能

在文學語境中,“天馬”比喻才華橫溢、不受拘束之人或作品風格。

例證:

李白《天馬歌》:“天馬出來月氏窟,背為虎文龍翼骨”,以天馬自喻豪放不羁的詩風 。

蘇轼《文說》評杜甫詩“如天馬行空,不受羁絆”,形容其創作的自由境界 。


三、文化意象:祥瑞與進取精神

  1. 祥瑞象征

    漢代“馬踏飛燕”銅像(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天馬淩空姿态,體現古人“天馬降瑞”的信仰 。

  2. 精神圖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的思想,常與天馬的奮進形象結合,成為中華文化中進取精神的載體 。


四、現代漢語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歸納為:

  1. 古代傳說中會飛的馬;
  2. 比喻才氣縱橫、不受約束;
  3. 借指非凡的成就或人才 。

綜上,“天馬”從神話原型演化為承載文化理想的核心符號,其語義層累體現了漢語詞彙的曆時生命力。

網絡擴展解釋

“天馬”一詞在不同語境和文化中有多重含義,綜合曆史文獻和神話傳說,其解釋如下:

1.神話傳說中的異獸

2.駿馬的美稱

3.神化形象

4.天文與别名

5.西方文化中的形象

文化寓意

天馬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自由、無畏、進取,常用于形容文學藝術的奔放想象(如“天馬行空”)或軍人的英勇精神。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來源:滬江詞典、漢典、《山海經》相關解讀等。

别人正在浏覽...

坌憤本實砭俗參候斥绌饬查礠石從班列搭白耽待諜诇多才剁肉發藻費心鳳麟洲風雨操場奮袂複圓橄榄子公事人公恕貫類顧戀汗汗沺沺花旗國滑習回異胡亂接防咭溜搭剌矜哀進項九井跼天蹐地倦敗拘緻浪栧朗吟略城累次冷酷無情料子亂實驢脣馬觜眇茫殁世捏估秋風纨扇丘門戎騎山脇省問士旅鼠竊狗盜數學課嗣産伺瑕抵蠙迕道遐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