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田禄的意思、田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田禄的解释

(1). 先秦 卿大夫的俸给来自采地或公田,故称田禄。《礼记·曲礼下》:“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 孙希旦 集解“田禄者,大夫、士各有采地,无采地者,其禄亦皆出於公田之所入。”《东周列国志》第四八回:“ 蒯得 被 先克 以军事夺其田禄,中怀怨望。”

(2).泛指俸禄。《宋书·良吏传·阮长之》:“时郡县田禄,以芒种为断。此前去官者,则一年秩禄皆入后人,此后去官者,则一年秩禄皆入前人。”《宋史·颜复传》:“ 復 因上五议,欲专其祠饗,优其田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田禄是古代中国表示以田地作为俸禄的制度,核心含义指官吏因官职而获得的土地收益。以下从词源、历史制度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详解:


一、单字释义

  1. 《说文解字》释为“树谷曰田”,本义为耕种的土地,引申为农业生产单位。在制度语境中特指授予官吏的禄田,如《孟子·滕文公上》载“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即职田雏形。

  2. 《周礼·天官·大宰》注:“禄,所以富臣也。”原指官府发放的粮食俸给,后扩展为官职带来的经济收益,与“田”结合后专指土地形式的俸禄。


二、历史制度演变

  1. 周代分封制

    诸侯、卿大夫按爵位获封“采邑”,土地收入即其俸禄,如《礼记·王制》载“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2. 汉代职田制

    确立“按品授田”制度,《汉书·百官公卿表》记丞相受田二十顷,以田租充俸禄。

  3. 唐代永业田

    《唐六典》规定一品官授永业田六十顷,子孙可世袭,成为官僚阶层经济基础。


三、文化内涵

田禄制度体现古代“以土养廉”的政治理念,如《盐铁论》言“食禄者不得与民争利”,强调官吏依赖禄田即可维持体面生活,避免盘剥百姓。这一制度深刻影响古代经济结构,直至明清时期才逐渐被货币俸禄取代。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田禄”一词的含义可从历史制度与语义演变两个层面解析:

  1. 先秦时期的俸禄制度
    指卿大夫的俸禄来源于封地(采地)或公田收入。如《礼记·曲礼下》记载“无田禄者,不设祭器”,孙希旦注解称“大夫、士各有采地,无采地者,其禄亦皆出于公田”。这一制度体现了古代以土地为基础的俸禄分配方式。

  2. 后世泛指俸禄
    随着历史发展,“田禄”逐渐扩展为一般官员俸禄的代称。例如《宋书·良吏传》提到“郡县田禄以芒种为断”,《宋史》中也有“优其田禄”的记载,说明其含义已不局限于先秦封地制度。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安彊白绵扳对半弓兵凶战危拨喇材职鲳鳊惝惘逞恶宠眄楚腰徂兹迨至點石爲金顶碰而且干九拱门乖散闺绣画果否郭舟海堧轰豗恢发锦工局镇跙足矿丁来辰懒妇箴猎旦路面卖瓜叟慢朝茫荡茂美祃牙目睛乃诚南漕撵逐糱曲盘坝骐麟庆期罄然惓恳濡首三刺上房上刹申守四弘誓愿田采推恩未来身污薉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