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高论的意思、放言高论的详细解释
放言高论的解释
谓毫无顾忌地大发议论。 宋 苏轼 《荀卿论》:“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见集於都下诸名士,终日惟酒食游戏徵逐,放言高论,自负不可一世。” 许杰 《关于我的两篇短篇小说的回忆》:“有时我们还放言高论,说着自己追求的高远的计划和理想。”
词语分解
- 放言的解释 .谓不谈世事。《论语·微子》:“﹝子﹞谓 虞仲 、 夷逸 ,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放,置也;不復言世务。”一说为放纵其言。参阅 清 刘宝楠 正义。.放纵其言,不受拘
- 高论的解释 敬辞,见解独到不同凡响的议论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史记;张释之列传》详细解释.纵谈,纵论。《庄子·刻意》:“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
网络扩展解释
“放言高论”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指毫无顾忌地发表议论,多用于形容人在讨论或写作时言辞大胆、不受拘束。
- 感情色彩:中性词,具体褒贬需结合语境。例如苏轼原文中隐含谨慎态度,而清代王韬的用例则略带自负意味。
二、出处与典故
- 最早出处:宋代苏轼《荀卿论》提到孔子“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
- 后世用例:清代王韬《淞滨琐话》中描述文人名士“终日惟酒食游戏征逐,放言高论”,体现自负之态。
三、用法与结构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由“放言”和“高论”组成,强调言论的大胆与高调。
- 适用场景: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描述人物在辩论、著述中的表现,如“他在会上放言高论,引得众人侧目”。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高谈阔论(但后者更偏重空泛谈论)。
- 反义词:谨言慎行、沉默寡言(语境中隐含对比)。
五、补充说明
- 现代延伸:当代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可能隐含“缺乏实际依据”或“过于张扬”的批评,例如:“脱离实际的放言高论,往往难以服众”。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典故或具体用例,可参考苏轼《荀卿论》及清代王韬相关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放言高论这个词的意思是指说话或发表观点时,言辞高明、理路清晰、观点独到,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和讨论。
拆分部首和笔画:放(拆分为方和攵)+ 言(拆分为言)+ 高(拆分为亠和冋)+ 论(拆分为讠和仑),共11个笔画。
来源:《放言高论》一词源自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乐正之子,登高言高。”意指当时的乐正子登上高处,发表了高明的言论。
繁体:放言高論。
古时候汉字写法:放言高論。
例句:他在公开演讲时,展现了自己的放言高论,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组词:自由放言、高屋建瓴、言之凿凿。
近义词:高论、冠冕堂皇的言辞、犀利的观点。
反义词:言之无凭、空洞的陈词滥调。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