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tate of extreme confusion as the sky and the earth turning upside down;earth-shaking]∶形容彻底的变革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6*泽6*东《人民*********占领南京》
(2) [in total disorder;extreme upheaval;in sheer pandemonium]∶形容秩序极为混乱
宝玉一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的天翻地覆。——《红楼梦》
(1).形容发生根本的变化。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诗之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宋 文天祥 《立春》诗:“天翻地覆三生劫,岁晚江空万里囚。”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三:“在他们人生道路上发生了一个天翻地覆的重大事件。是的,这就是解放。”
(2).形容秩序大乱。《红楼梦》第二五回:“ 宝玉 一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的天翻地覆。”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七章:“女的一定会使出各种手段,撒娇撒痴的闹的天翻地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天翻地覆汉语 快速查询。
天翻地覆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变化极其巨大、彻底,常指秩序、局面或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颠覆性的改变。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释义进行说明:
字面本义
指“天”与“地”的位置颠倒翻转,比喻事物变动剧烈到颠覆常态的程度。
来源:
《辞海》(第七版)指出,“天翻地覆”原指自然界秩序崩溃,后引申为社会或个人的重大变革。
参考: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
引申义
例:改革开放后,中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例:听闻噩耗,她只觉得天翻地覆,站立不稳。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天翻地覆”释义为“形容变化巨大或闹得很凶”。
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
古今用法对比
唐代刘商《胡笳十八拍》中“天翻地覆谁得知”形容战乱导致的乾坤颠倒。
现代语境多用于描述科技、经济或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来源: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及该成语的意象源于古人对自然秩序的敬畏。
参考:王力 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 商务印书馆,2005.
语法功能
“天地革而四时成”(《周易·革卦》)隐含秩序重构思想,为成语提供哲学基础。
参考:周振甫. 《周易译注》. 中华书局,1991.
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回:“宝玉一发急得死去活来,天翻地覆。” 形容情感失控的极端状态。
参考:曹雪芹. 《红楼梦》.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来源: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学》指出二者语义焦点差异。
参考:符淮青. 《现代汉语词汇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成语承载中国传统文化对“天地秩序”的认知,反映古人以宇宙观隐喻人世变迁的思维模式,如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
参考: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天翻地覆”是一个汉语成语,具有以下详细释义:
字面含义
指天地翻转,形容变化极其巨大,或秩序极度混乱,也用于形容闹得非常激烈的情景。
引申含义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胡笳十八拍》《红楼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昂首伸眉百嬾千慵暴着八神标刀並頭碧筒杯场磙成哀成堆舂酋单乏得命发问风烛之年粪秽关石故宫古冠画脂回文诗慧智解棼偈偈记功计教旧名机样君器鹿鱼内切圆弄晴女强人破五扑棱强伯前歌乾瘠汽锤其后漆漆人头罗刹荣雕乳窟散灭尚古自上纳筲子舍利子塔申叔释累素着桃腮条制惘惑蜗壳居梧台翔庳骁果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