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退托的意思、退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退托的解释

亦作“ 退託 ”。1.退让;谦逊。 宋 苏轼 《赐许将辞免恩命不允诏》:“渴闻讜论,少副虚怀,而乃退托无能,力辞旧物,既非所望,其可曲从?” 宋 叶适 《栎斋藏书记》:“又其自以为櫟者,真无用於世矣,非退託而云也。” 宋 戴埴 《鼠璞·十五国风二雅三颂》:“《周颂》之荐宗庙,告神明,称述祖宗功业,极其形容;自称曰‘惟予小子’、‘閔予小子’、‘曾孙篤之’,皆谦冲退托。”

(2).退避;畏缩。 明 李贽 《答刘敬台书》:“ 五台 天下名山,又是 文殊菩萨 道场,即身在异域不能履其地者,犹神以游之;乃咫尺而甘心退託,其无志可知也。”

(3).退身寄托。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 域 闻古大臣之佐其君以有为……及其治定功成,然后有所退託焉以自适。”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退托”是一个多义词语,其含义根据语境和文献记载存在不同解释,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核心释义

  1. 退让、谦逊
    指行为举止中表现出谦卑或主动让步的态度。例如宋代苏轼在《赐许将辞免恩命不允诏》中批评对方“退托无能”,认为其过度谦逊推辞职责。此外,宋代叶适也以“退托”形容淡泊名利的状态。

  2. 退避、畏缩
    强调因畏惧或消极心态而回避责任。明代李贽在书信中批评“甘心退托”者为缺乏志向的表现。

  3. 退身寄托
    指主动脱离原有身份或环境,寻求精神寄托。清代侯方域以颜真卿为例,描述贤臣功成后“退托自适”的处世态度。

二、延伸用法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归类为成语,定义为“放弃托付的责任或权力”,但此解释较少见于古代典籍,可能是基于现代语境的衍生义。

三、文学用例

古代诗词中常以“退托”表达消极或避世倾向,如明代刘基诗句“迁延相顾望,退托文移频”讽刺官僚推诿责任。


提示: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苏轼文集》《李贽文集》等原始资料,或通过查字典等工具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二

《退托》的意思

《退托》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把交托的事物取回、收回。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将原本交给他人照料或保管的事情重新收回自己手中。

拆分部首和笔画

《退托》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左边的部首是扌(手),右边的部分是托。根据笔画顺序,前者为 64 ,后者为 7。

来源

《退托》一词来自于古代汉语,起初写作「退託」,表示因为某种原因收回交托的事物。其后,随着汉字的演变,逐渐演变为现代汉语中的「退托」。

繁体字

繁体字形为「退託」,和起初的古代汉字形式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退托》写作「退託」。其中,「退」表示取回、收回的意思,「託」表示交托、委托的意思。

例句

1. 因为不放心,他决定将自己的贵重物品从朋友那里退托回来。

2. 她将把照顾孩子的任务退托给一个专业的保姆。

组词

退让、托付、退缩、托管、退还。

近义词

收回、取回、夺回、收受。

反义词

交托、委托、寄托、交予、托出。

别人正在浏览...

遨逸白马半晚笔底春风狴户比类从事畅遂岱岭道称道篇非亲非故封胡干役革屦骨软肉酥还迳号位河洲画助教简辑茧衣郊歌皎晶晶郊天驾坐孑然无依进难金丝燕机女攫鸟菊酒开坐逵衢困倦廉而不刿灵舆流痞马烽毛鸷马钱命里注定屏风草浅嚐辄止敲诈凄淡清酥求马唐肆誓檝兽迒鸟迹霜高双尖讨换天山婷婷袅袅腿绷忘归草娓娓不倦无礼喏向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