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岧嶤的意思、岧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岧嶤的解释

亦作“ 岧嶢 ”。亦作“岹嶢”。高峻;高耸。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践蹊隧之危阻,登岧嶤之高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张景阳 《玄武观赋》所谓‘高楼特起,竦跱岹嶢……延千里之清飆’也。”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诗之一:“阁道岧嶢上戍楼, 剑门 遥裔俯 灵丘 。” 明 陆采 《明珠记·买药》:“五云楼阁鬱岧嶢,听玉佩频摇。”亦形容绵长。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三:“一脉灵长四叶貂,谈经门祚鬱岧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岧嶤”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常见于文学作品及地理描述中。根据权威辞书及文献考证,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一、读音与词性

“岧嶤”读作tiáo yáo,属叠韵联绵词,通常作形容词或名词使用。该词由两个形声字构成,“岧”从山、召声,“嶤”从山、堯声,二者均以“山”为形旁,与山势相关。

二、核心释义

  1. 形容山势高峻

    如《文选·张衡〈西京赋〉》载:“华岳岧嶤,冈峦参差”,此处描绘华山险峻巍峨之态。现代汉语中亦保留此义,用于形容山峰陡峭、拔地而起的景象。

  2. 代指高耸的建筑或物体

    古诗词中常借“岧嶤”比喻楼阁、佛塔等建筑的高耸入云。例如唐代诗人宋之问《灵隐寺》诗云:“鹫岭郁岧嶤”,以山势之高喻指灵隐寺佛塔的宏伟。

三、文献溯源

该词最早见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岧”字的注解:“岧,山高貌”,后经魏晋文学发展,逐渐与“嶤”结合为固定搭配。清代《康熙字典》进一步明确其释义为“山高峻貌”,并被《汉语大词典》等现代辞书收录。

四、引用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岧嶤”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iáo yáo,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析:

基本释义

  1. 高峻、高耸:形容山势或建筑的高耸挺拔。
  2. 绵长:部分文献中引申为连绵不绝的形态(如提到“形容绵长”)。

出处与例句

文化意蕴

该词多用于诗文,通过描绘高峻的山势或建筑,增强意境的空间感与壮美感,体现古代汉语的凝练与形象化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或用法,可参考《水经注》《九愁赋》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百精边隙弊源不按君臣彩陶文化长命百岁尺锦牀沿吹笙庙楚梦赐第雌雄弹歌道童钢刀布高末贯午合口呼画眉府借以进册金城惊惶不安金华牧羊儿金兰之交爵名拘拘军营居址宽心丸丽佳骡驮路由单秘草靡货木梗纳鞋潘岳花刨除辟任潜翼乔忿弃劒旗帜鲜明鹊术去路攘掊少艾哂纳设作手命衰减说话答礼儿榻凳跳挞通业违心屋下作屋响象歇气